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经汉赋、唐诗宋词成为我们心中不可抹除的文化记忆。端午节是传统节日,当然有大量的诗词来描写端午节。而吃粽子是端午节重要的习俗之一,不管是甜粽子还是咸粽子,都让人们垂涎三尺。我是猫猫,关注小编,一起来欣赏提及粽子的3首古诗词,千年后读来文采飞扬,令人拍案叫绝。
第1首,《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客子去淮阳,逶迤别梦长。水关开夜锁,雾棹起晨凉。烟月期同赏,风波勿异行。隐山曾撼橹,转濑指遥樯。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因书报惠远,为我忆檀郎。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沈亚之。从诗歌名可以看出,诗人是在农历5月6日这一天从南京出发,感触颇多,因此写诗给弟弟和朋友。农历5月5日就是端午节,很多人前一天做好了粽子,5月6号依然是吃粽子的好时候。
诗中说:“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筠筒,就是竹筒。相传楚地的人用竹筒贮米投江来祭奠屈原,这也是粽子起源的传说之一。至于蒲叶,则是端午节的另一习俗,人们把菖蒲和艾草捆一起放在屋檐等地方用来辟邪。
因为诗人是端午节中外出,所以开篇直接点出思乡之情,点明别梦之长,正好见出思念之深。“水关开夜锁,雾棹起晨凉。”这两句写早上航船的景象,生动细腻,令人仿佛看到了船只航行的画面。而一个“凉”字,不只是气候上的凉,而且还是诗人心境上的凉,可见诗人想念弟弟和朋友的挚诚之心。
因此,诗中的“筠筒楚粽香”,不只是描写了端午节的粽子香味,更是借由这香味表达诗人对于亲人朋友的美好祝愿,表达了浓厚的相忆之情,令人在千年后回味无穷。
第2首,《夏夜宿江驿》:竹屋临江岸,清宵兴自长。夜深倾北斗,叶落映横塘。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却愁南去棹,早晚到潇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姚合。姚合是唐代苦吟诗人的代表,与贾岛齐名,人称“姚贾”。虽然现在姚合的诗歌名气没有贾岛那么大,不过他的许多诗现在读起来倒是别有一番滋味。
这首《夏夜宿江驿》,并没有明说是端午节,不过从诗中那一句“风和角粽香”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时间应该也在端午节附近。虽然粽子随时都可以吃,但是连空气中都是粽子的香味,可见是很多家都在做粽子吃,而大规模吃粽子应该就在端午节左右。
这首诗描写景物很有一套,有一种清新雅致在其中,令人拍案叫绝。不论是北斗星倾还是叶落横塘,都将“清宵”两字凸显得淋漓尽致。如此美妙的晚上,如此清闲的航行,真是让诗人乐不思蜀,反而不期盼早到目的地了。
第3首,《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大诗人欧阳修。词的上片先写端午节时候的景致,石榴花和绿杨都带来清新的气息,而粽子更是端午节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五色丝线缠绕,还要金盘盛起来,真是富贵气十足。
词的下片则主要描写端午节人们沐浴更衣,喝酒共度佳节的欢乐场景。“等闲惊破纱窗梦”,虽然梦被黄鹂惊醒,但是可见惊醒的动作之前,这个梦是无比香甜。而这正是诗人所要表达的东西:“这个端午节过得太舒服了!”
千年后的我们品味这首词,真是可以感受到诗词中无限魅力,可以看到过去千年的端午节时光。虽然我们普通百姓的粽子并不会用金盘子放着,但是品尝粽子时的那份香甜,与千年前的古人们并无二致,一样能够收端午佳节的文化魅力。
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下,小编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小编,多多分享小编的文章哦。朋友们,你们喜欢诗词吗?你们最喜欢什么诗呢?欢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