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多年之前,朱棣在修建天安门的时候,在前后各立了两根汉白玉。柱头上立着一种叫做“犼”的瑞兽,喜欢蹲在柱子上望着天空发呆,于是又叫做“望天犼”。古人“创造”出了很多祥瑞神兽,据说犼喜欢吃龙脑,“一犼可斗三龙二蛟”。华表之上的这对“犼”负责监督“人间之龙”,一只叫做“望帝出”,监督皇帝出宫体察民情;一只叫做“望君归”,催请皇帝回宫料理国事。这时候的华表是一种象征性存在,象征着神兽对至高无上的皇权进行监督和制约。
关于华表的由来及功能,历来有着不同的说法,笔者查找整理出五种具有代表性的说法,供君参考:
说法一:诽谤木上古之事,因为没有文献记载,又缺乏考古材料。故此究竟真实谁也讲不清楚,口耳相传的故事也是各自讲各自,同一件事往往有着不同的说辞。在晋朝崔豹的《占今注·问答解义》中说:尧在大路街口设立诽谤木,表示王者愿意虚心纳谏。秦代废除了诽谤门,汉代又重新修复。
崔豹的说法是不确定的,“或谓”,“亦以”等词表达了这是他对诽谤木的猜测。他同时还认为这有可能是道路标识。只是前一个猜想更具有故事性,因而广为人知。同样的事情在《淮南子·主术训》中主人公变成了舜:“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大体上是上古是有立诽谤木这件事的。
说法二:道路标识《史记·夏纪》中说:“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有学者认为“表木”就是后世的华表,《史记索隐》中注:“表木,谓刊木立为表记”。这与崔豹的第二种说法一样,在大道、街口等交通枢纽立木,上面置一横木,起到指引道路的作用。
说法三:测量日影《史记·司马穰苴传》中记载:“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其中“表”和“漏”都是古人计时工具,《史记索隐》中注:“立表,谓立木为表以视日影;下漏,谓下漏水以知刻数”。根据太阳下里木的影子来计量时辰,根据水滴的速度来计量时刻。一个昼夜是十二个时辰,古人的一刻是均分12时辰为100刻,一刻钟大约是14.4分钟。不同于今人一天96刻,一刻钟15分钟的计时法。
说法四:古老的图腾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白居易有诗云:“华表双栖鹤,联樯几点乌。”意思是在当时华表顶上雕饰的是白鹤,而不是后来的“望天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晋代陶潜在《搜神后记》记载了一个故事:在古代辽东人丁令威在灵虚山学道有成,化身为仙鹤飞回辽东故里,伫立在城门华表柱上,当时有个少年看见了想要拉弓射白鹤。鹤腾空而起,在天空中徘徊,作诗而去:“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刘禹锡感叹道:“华表千年鹤一归,凝丹为顶雪为衣”。后世许多文学作品以“鹤归华表”感慨人世沧桑。
因为华表上雕饰图案各异,故而有一种观点认为华表起源于远古时期的部落图腾。不同部族将各自的图腾雕饰于华表之上,有点类似于当今各国国旗的性质。进入封建社会后,图腾意识逐渐淡薄,立华表的习俗保留了下的,人们以吉祥物代替了远古的部落图腾。
说法五:古代一种乐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华表起源于古代一种叫做“木锋“的乐器,据说古代官员代替天子到各地征求百姓的意见,通过敲击木锋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天子不在主动去民间征询意见,而是将木锋立于王宫之前,等人上门来,于是后世演变为华表。这种说法是笔者在网上搜到的,目前还未找到确切出处,不知道出于古代那本书中,也不知道是出自近现代何人文章。姑且存疑待考吧。
笔者探索“华表”一词的流源,在秦汉之前可以说是不见经传,集中出现在唐宋之后的诗词之中,而且每每于“千年之白鹤”相关联。由此可以窥测出端倪,明清之前的华表上面是白鹤,至于永乐年间为何换成了蟠龙不得而知。一般设置华表的地方是宫殿、城门、街口等地,明清之后也设置于陵墓前,桥梁旁,似乎增加了辟邪的功效。如上材料可以做个大致的了解,如果想要深入的研究,还需将目前各地发现的华表以及相关记载进行更全面的搜集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