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至2019年,从“从未走远”“有那样一抹色彩”“给予”到“走过,才明白”“真的有意思”,盐城中考命题作文持续发力,今年也不出意外。“长学问了”与去年“真的有意思”,都采用了口语化的表述,直截了当,没有任何提示语,没有设置审题的障碍。从内容上也继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进而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所得。
点评老师
盐城市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副组长、
初三备课组组长 严慧
2020年盐城语文中考作文:请以“长学问了”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审题需有“学问”
没有设置审题的障碍,不等于审题没有要求,这里需要关注两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学问。这里的学问是名词,可以宽泛地理解为知识、道理、见识、收获等。考生不妨打开自己的思路,走进自己的生活,看看有没有这样的一个经历,让自己获得了一份知识,懂得了一个道理,增长了一份见识。
关键词二:长。这里的“长”在审题时需要注意写出“长”的过程,思考“为什么长”“怎样长的”以及“长之后的影响”等这些可能影响选材、构思、立意的要素。从这个角度讲,命题组专家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为考生搭建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让考生能有意识地思考自己的生活,学会理性思辨,让生活更加理性。
二、选材须扣“学问”
此题的选材可以多元化、多角度,只要是有收获有感悟的经历都可以写,考生可以从熟悉的家庭、学校生活中选材,例如与亲人生活、与同学交往、与老师相处中,有“孝”的学问、“让”的学问、“敬”的学问、“争”的学问等。
考生还可以从更广阔的自然、社会中选材,例如蜜蜂采蜜给我们“勤劳”的启示;小花小草风雨中的挺立给我们“坚韧”的感悟;你观察过十字路口的红灯吗?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红灯时间长,有的时间短?为什么这个路口的红灯时间长,那个路口的红灯时间短?这些都蕴含着学问。
我们还可以从阅读中间接获得的生活体验里选择写作的素材。例如《傅雷家书》中傅雷的教子之道是学问;《刘姥姥进大观园》中刘姥姥的卖力表演是学问;苏轼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有豁达乐观的学问……
由此可见,这一题目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快打开思路,尽情表达,书写不同的生活,展现自己独特的人生。当然从“学问”入手,还是建议考生选择亲身经历或者有强烈感受的事物来写,或是可以选择容易被人们忽视、与众不同的经历来写,这样更能体现选材的独特性。
三、思考不止“学问”
这里的“学问”就不是作文题中的“学问”二字了。一方面是指“提升立意”的学问,另一方面是“为文写作”的学问。
首先请考生关注立意的提升。此题的选材尽管很宽泛,但若要提升立意,还需要细细揣摩题目中隐含的内容。其实“知识”和“学问”还是有些许区别的,否则题目为什么不是“长知识了”,而是“长学问了”?
我个人的理解是知识是表象,是浅层次的通俗化的表达;学问则有了深度的思考、领悟、概括。知识点是固化的条条框框,而学问是生活的提炼感悟;知识是死的,而学问是灵动的、有人情味的……
所以,下棋的学问在于“以一颗澄明的心灵面对四周的喧嚣,名利成败早已是无足轻重的了”;妈妈收下了病人送的一篮鸡蛋,又回赠了水果给他们,学问在于“维护了他们的自尊,体恤了底层劳动者的辛劳”;不小心撞坏了人家的车,车主不在,是逃避还是面对?学问在于“勇于承认错误,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这和“为什么煮熟后滚烫的鸡蛋要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原来是热胀冷缩啊,长学问了”这一单纯的获取知识一类的立意比较起来是不是更深刻一些?
其次,一篇佳作,在行文构思、细节描写等方面运用一些技巧也是有学问的。比如写一件非常普通的小事:写在楼梯口遇见一位在前面慢吞吞上楼的老奶奶,“我”的态度是急躁的,而妈妈的态度与我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再铺垫渲染一下老奶奶的微笑、抱歉,最后在与妈妈的交流中悟出“耐心就是最大的善良”“尊重老人,就是尊重他们的生活节奏”等这些处事的学问。再如写爬山有所收获,可以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首先写自己的不情愿(或不屑),接着叙述爬山过程的一波三折,最后反思之前的想法是肤浅的,由此感悟到“不能轻易放弃叹惋而返”“有时,选择另一条路,或许会有别样的风景”等学问。
当然,成就一篇考场中的佳作,学问还远不止这些……
总之,今年盐城卷的这一命题,仍体现了我们一直秉承的让作文“诗意与哲理相融,感性叙说与理性思辨并存”的理念,不仅要求我们细致观察生活,更需要我们去理性思考生活,提炼生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以说社会生活永远是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
来源:盐城晚报微信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