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2003年江西省高考满分作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6-13 04:12:16

1.究竟谁抄谁

  前面已讲过,他人的优秀文章可以根据自己主题的需要,转一个弯,变成自己的文章。

  文化底蕴材料亦然。这里,选择部分高考满分作文和学生习作及文学创作的转弯实例,来证明转弯理论的简易、实用、方便、快捷的特点。

  一、究竟谁抄谁

  2003年海南高考满分作文《美丽的鸟》因抄袭《故事会》中《爱的误区》之嫌,被媒体炒作。我们来看看《美丽的鸟》与三篇原文的对比:

  原文:

  篇一:《爱的误区》原文(284字):

  猫到林中捕鸟,碰到一只猫头鹰,猫头鹰说:“呵,猫大哥,千万别伤害我的孩子。”“你的孩子长得怎样,这个你可得让我知道。”猫头鹰自豪地说:“我的孩子呀,长得最漂亮。”“知道了。”猫认真地答道,猫头鹰放心地飞走了。

  猫在矮树丛中找来找去,鸟巢里净是些美丽的小鸟。猫怕是猫头鹰的孩子而没有下手。最后,它发现一群长得非常难看的小鸟,就放心地饱餐了一顿。猫在回家的路上,又碰到猫头鹰。猫说:“你放心吧,我吃的是最丑的鸟。”猫头鹰回来一看,它的“漂亮”孩子一个都不见了。窝里还有几根猫的胡须。

  (《故事会》,2003年第l期,第24页)

  篇二:《老鹰与猫头鹰》

  老鹰和猫头鹰停止了攻击,它们甚至互相拥抱以表示亲热的程度,并决定不再互相吞食彼此的孩子,一个用鸟中之王的信誉担保,一个则以枭族的诺言担保。

  “你认得我的孩子吗?”猫头鹰问道。

  “不。”

  “真糟糕!”猫头鹰叹息道,“我很为孩子们的性命牵挂,保住它们的命真靠运气了。因为你是百鸟之王,不会把小事记在心上,假如你遇到我的孩子,而又不认识它们,那它们的小命一准送掉。”

  “你把它们的样子讲给我听听,”老鹰提议说,“要不然指给我瞅瞅也行。我向你保证,我不会伤害你的孩子。”

  猫头鹰以未来母亲的身份说道:“我的小东西长得娇小动人,漂亮可爱。单说这些特点你就能轻易地辨认清楚。请记好了,千万别忘掉,要不然,死神就会到我家中,把死亡降临在它们头上。”

  没多久,上帝把孩子赐给了猫头鹰。有天傍晚,猫头鹰离开家外出给孩子寻食,老鹰正巧看到一座塌了的房子的洞中,有几个长得怪模怪样的小东西,它们面目丑陋,神态阴郁,发出的叫声阴森森的。老鹰见状说:“这应该不会是我朋友的孩子,把它们作了晚餐吧!”鹰这家伙干这种事从来都是干净利索,这顿饭吃得真可口啊。

  不一会儿,猫头鹰回家了。天啊,它看见自己的心肝被吃得只剩下几个脚爪,伤心得昏了过去。它哭诉给大家听,并向神哀告,祈求严惩这丧心病狂的强盗。

  这时有街坊对它讲:“你还是反省反省自己吧。人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漂亮可爱,比别人家的要好。谁让你在老鹰跟前把自己的孩子夸奖得像朵花一样?这与它们的本来面目相差太大,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嘛。”

  (《拉封丹寓言》古希腊·拉封丹著 杨柳 萧泰译第六章《老鹰和猫头鹰》)

  篇三:《猫头鹰和它的孩子》

  猫到森林中捕鸟,碰到一只猫头鹰。猫头鹰问道:

  “亲爱的猫,你到哪儿去啊?”

  “我去森林里捕鸟。”猫答道。

  “啊,我的小花猫,你可千万别伤害我的小孩子!”

  “你的孩子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个可得让我知道。”

  “我的孩子呀,长得最最美丽。”

  “知道啦!”猫自管自地去打猎了。它从一处矮树丛窜到另一处矮树丛,鸟巢里净是些美丽的鸟。直到第三处灌木丛里,它才看到一群长得非常难看的小鸟。于是,猫就把它们通通吞吃了。

  小花猫美美地吃了一顿后,便回家了。路上,它又遇到那只猫头鹰。

  “你没有伤害我的孩子吧?”

  “哪里话!我只是吃了那些长得最丑的。”

  猫头鹰回到家里,它只见到一只空空的鸟巢。

  (《外国寓言故事精选》,《猫头鹰和它的孩子》波兰寓言)

  看完三篇文章,感觉他们的立意和主要故事情节都相同。究竟是谁抄谁的?不知道。仿佛整个文学史就是这样,区别在于自己的东西有多少。

  用一句美丽的话表述为:用别人的思维点燃自己灵感的火花。

  其实许多人类故事是有相通性的。比如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童话中有,古人的故事中有,现代的故事中也有。但并不因为童话和古人故事中已经存在,就不许现代版的相同故事出现。

  如果这样生硬地来看文学的话,《西厢记》《长生殿》都是抄袭作品。更进一步推理的话,所有文学作品都是抄袭生活。

  这样的结论是不是很荒诞?

  再看《美丽的鸟》:

  《最美丽的鸟》描述这样一则故事:猫头鹰生了一窝小鹰,需要一个保姆。便请多年未见面的亲戚猫来照看孩子。她告诉猫,她的孩子是鸟国里最美丽的鸟。猫在家待业多年,非常渴望这份工作,所以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了猫头鹰妈妈向他描述的小鹰相貌。当猫到林子里寻找小鹰时,看到了很多美丽的小鸟,但都不符合猫头鹰妈妈描述的小鹰形象。最后,他看到了一窝长得非常丑陋的小鸟,他们的长相和猫头鹰妈妈的描述风马牛不相及。于是,他美美饱餐一顿后走了。当猫头鹰妈妈回家时,只发现一窝小鹰毛。

  读者观点1:这篇文章很多文摘上都发表过,纯粹是依葫芦画瓢嘛!高考作文须打假,勒令瞒天过海者补交版税!

  读者观点2:我觉得这样的事情并没有什么不妥,该学生能够把日常的学习应用到考试中是学以致用的体现,何况无论是文字还是结构上他并没有进行抄袭,而是把原来故事结合作文题进行归纳应用。评卷老师给满分的另外的原因还有其语言的组织能力和文采方面,所以这不能说是抄袭,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指责这名学生。

  教师观点:该生的作文虽确实引用了原文284字(作文中改写为211字)小故事的内核,但并不是完全照抄,而是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如他把“猫到林中捕鸟,碰到一只猫头鹰,猫头鹰求他别伤害自己孩子”的情节,改为了“猫头鹰生了一窝小鹰,需要一个保姆,便请多年未见面的亲戚猫来照看”,这样在逻辑和内容上就比原文进了一步。——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确实很适合用来阐述“感情亲疏和事物认知关系”这一主题。如此引用,有何不可?

2.抄太多是你的错

  二、抄得太多是你的错

  《我是一只想死的鼠》的原文与2004年高考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比较后发现,后者与前者非常相近,相同部分达95%。前者有24个自然段,后者有19个自然段。两篇文章标题只一字之差。两者有近20处不同,但不同之处字数相差不到50字。

  这纯粹是对原文文字无节制的复制、粘贴与抄录。实在是不太美丽的错误。

  再看高考文《豆角月亮》与《弯弯的月亮》原文的对比,会明白更多。

  原文:《弯弯的月亮》(原载2000年《故事会》第三期)

  弯弯的月亮

  星子的老师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漂亮,很招星子和同学们的喜欢。

  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问,老师问:“同学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像——小——船儿——”年轻的教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高兴地说:“好,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

  这时,坐在前排的星子举起了手,可是老师没有发现,星子就仍举着手,还喊了一句:“老师。”

  老师听见后,说:“星子同学,有什么问题请讲。”

  星子站起来,眨动着那双晶晶亮的大眼睛,说:“老师,我看弯弯的月亮像豆角。”老师听完星子的话,一脸的不高兴,她对星子说:“你的回答是错误的。全班同学都说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儿,你为什么偏偏要说像豆角呢?难道就你特别有见解吗?”

  班上的同学一阵哄笑,星子的眼窝里满是泪水。回到家后,星子把这件事告诉了曾做过小学教师的奶奶。奶奶说:“星子,老师的批评是正确的,弯弯的月亮是像小船,我从前教过的一批又一批学生,他们也都是这样回答的。”

  星子听完奶奶的话,眼窝里又一次含满了泪水。这件事情以后,星子开始变得少言寡语,她很不喜欢这位年轻漂亮的老师,在课堂上从不敢再向老师提出“特别”的问题……

  很快,几年过去,星子考入一所师范学校;又很快地,星子从这所学校毕业。她回到故乡的小镇做了教师。走上讲台的第一课,星子老师穿着朴素、整洁的衣服,笑眯眯地说:“同学们,在讲课之前,我首先提一个问题——你们说,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像——小——船儿——”

  星子老师没有说同学们的回答是否正确,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像探视器似的在同学们的脸上扫来扫去。接着,她又问:“同学们,有没有和这个答案不一样的?”一个叫田菲的学生举起手说:“老师,我的答案和他们不一样,我说弯弯的月亮像豆角。”

  星子老师听后很高兴,说:“田菲同学的回答正确,当然其他同学的回答也正确。我只是启发同学们在答每一个问题时,应该大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多想出几个答案。比如弯弯的月亮除了像小船儿、像豆角之外,还像不像镰刀、弓?”学生们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

  星子老师的脸颊上,浮现出一种从心窝里涌出来的笑容。

  几十年后,已经退休闲居在家的星子,接到女作家田菲寄来的她自己的创作、刚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弯弯的月亮》。

  星子急忙翻开书,见书的扉页上这样写道:

  赠给最优秀的老师星子:

  感谢您没有扼*我少年时期富于想象力的天性。

  您的学生:田菲

  星子看后,脸上又浮现出当年那种很愉快的笑容……

  高考作文《豆角月亮》全文:

  豆角月亮

  娟子上学前,最喜欢戴着眼镜、笑眯眯的老师。她总是托着下巴想自己就是将来的老师,会不会是这样?想哪!想哪!忽然自己坐进了教室,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师对着自己笑,娟子也笑了,忽然一切不见了,娟子揉揉眼,唔!原来是个梦。

  又一年的夏天,娟子扎着羊角辫,背着小书包上学了,娟子发现讲台的老师戴着眼镜笑眯眯的,娟子好高兴哪!她好喜欢这位李老师,李老师笑起来像妈妈,声音好听极了。

  一天,李老师讲“月亮”这一课,她轻轻念着,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我在小小的船上坐……念完后李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说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呀?”

  “像小船。”“对!这位同学说得对极了!”

  “像镰刀。”“弯弯的月亮最像镰刀了,丽丽说得真好。娟子!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呀?”

  “老师!弯弯的月亮像外婆院子里结的豆角。”娟子认真地说。

  “哄!”教室里响起了笑声,李老师气得脸发白,“娟子,不许说月亮像豆角。听见了吗?”娟子低下头,她好委屈,她明明看见弯弯的月亮像豆角,为什么老师会生气还不许说?她好不服气:弯月亮就是像豆角。就像!就像!

  20年后,娟子也成为一名老师,她总忘不了那豆角月亮。她讲“月亮”那课时,也问道:“同学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呀?”有的说像镰刀,有的说像小船,有一位叫李佳的小女孩怯生生地说像豆角。娟子好高兴哪!娟子说:“李佳同学说得很正确,弯弯的月亮是很像豆角的。同学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不能只拘泥地说别人说过的。要说出自己的想法,新的想法。”

  又20年过去了,娟子老师仍不改初衷,仍教育着孩子们豆角月亮,她不断地鼓励孩子

说自己的话,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有一天,娟子老师收到一封信,信是一位叫李佳的作

家写来的。信里写道:娟子老师,我是您的学生,谢谢您没有扼*一个孩子的创造力和想

象力,谢谢您的豆角月亮。

  虽然《豆角月亮》与《弯弯的月亮》不仅主题相同(都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主题),故事情节也相近,《豆角月亮》得分仍然是满分。

  阅卷人认为《豆角月亮》不是抄袭,因为文章中作者有自己的新思想,只不过是把《弯弯的月亮》拿过来垫底罢了。

  大面积引用原文文字,若非万不得已,不要像《豆角月亮》这样冒险。抄得太多,在与时俱进的高考作文阅卷场很容易吃亏。假如阅卷教师看过《弯弯的月亮》和《我是一只想死的鼠》的原文,考生肯定死翘翘了。但能转弯是写作的基础,是提高的前提。把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借”来一“用”的原文整合起来,才是高手。

  如果允许的话,我想说,只有优秀学生才能走进别人的作品,并借别人作品的精华,诸如语言、形式、结构等作文要素来表达自己的主题。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表达为:原文作品 要素 自我主题。

  记住这一表达式,它是作文教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式的观点。

  婴儿牙牙学语是模仿(也是“抄袭”别人的语言,只是“抄”得没水平),蹒跚学步是模仿(也是“抄袭”别人的步子),学生“抄袭”是模仿(模仿写文章的方法),抄袭与模仿是初学写作者的必由之路。巴尔扎克在《克伦威尔传》失败以后,便遍读名著,裁剪缝制,改头换面成自己的“作品”。原只为换取稿费以自资。可谁知这种长时间的“借”和“偷”和“抄”,竟成就了他以后的创作天才,一部《驴皮记》便成了他由偷借抄袭裁剪到独创佳作的重要分水岭。

  伏尔泰认为:“所谓独创的能力,就是经过深思的模仿。”

  胡适甚至说:“凡富于创造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太阳之下,没有新的东西。’一切所谓创造都从模仿出来。”

  名人做的事,名人说的话以及我们的教学实践让我们坚信:只要是表达自己主题的“抄袭”都是模仿,这是作文起步和提高的快捷方法。

  当然作为考场作文,应尽量减少原文文字的借用量,重点体现个人思想、主题、风格,将自我的艺术修养整合进自己的作品。这样的文章就是体现自我实力的文章。

  正确的“抄袭”就如同“比猫画虎,要画的是虎而不是猫;借鸡生蛋,生出的是蛋而不是鸡。”

  把别人的东西和自己的东西聚集在一起,搅拌一下,就像把水、香精、食用酒精等等重新勾兑成一种新酒,这是创造;把别人的酒换个酒瓶,换个帖子重新包装,这是“抄袭”和克隆,或者就是假冒伪劣了,因为它缺少自己的主题。

  有自我主题的抄袭就是模仿,虽然模仿有层次差别,但这样的模仿相对自我来说就是创新与提高。

  不要说这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理论的颠覆,这只是把被隐藏和曲解了几千年的作文教学规律揭示出来而已。这只是一线教师将传统作文教学理论与中国具体教学实践相结合后,对被曲解的理论的一种修正、补充、提高、发展、创新而已。

3.“抄”与“仿”的层次

  三、“抄”与“仿”的层次

  学生作文由“抄袭”式的模仿开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会呈现不同水平和层次的作文表现。定性这些作文,并把他们带向高层次很重要。先看一篇“抄袭”文。

  幸福

  口张雨航

  我不一定幸福地活着,但我一定是在追逐生活中的幸福。一一题记

  烈日在高空中嘲笑。

  夸父拖着疲惫的身躯,跑呀跑呀。金黄的尘埃被激荡得飞扬起来。“太渴了,即便是渭河的水,我也能一饮而尽。该歇歇了。”夸父慢了下来,终于訇的一声,夸父倒了。望着金黄的尘埃缓慢落定,夸父在他生命的尘埃落定之前,奋力地扔出了手杖,沿着他追寻太阳的轨迹,在西天,有一片桃花盛开的树林。

  生命因追逐而幸福。

  酒。阳光。翠柳。

  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人生因有一知己而幸福。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

  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情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我看到了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骓悲鸣。

  人生因有一挚爱而幸福。

  ······

  该文课堂上13分钟完成。除黑体字外,其余文字均是一字不漏的正宗抄袭。

  但小作者很聪明,他不是抄袭一篇文章,而是三篇文章。第一片断是江苏高考作文《选择三叠》的原段,第二片断是余秋雨写阳关的原文字;第三片断是2001年高考作文《题乌江亭》的开头一段的原文字。

  属于自己的文字只有41个字。41字中除两处是写景外,剩下三处均是点题的文字(已用黑体字标出)。

  对三篇文章进行主题整合,这就是一种机智的“转弯”,说明作者写作已经入格。

  他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将三个片断表述出来,或抄一点,加、减、变、改一点,但他幽默到表现自己背记能力的优秀上,胆子够大的。一般说来,原文中精妙的句子,可以照用或改用,其他文字应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既是训练所需也是考场安全必备。

  这是作文转弯中的“描红”,而且是描得很好的高手。

  再看转弯中第二层次:“脱手描”的文章。

  空谷幽兰

  口谭云籍

  一株兰,独处空谷之中,它高洁,让人不可逼视;它芬芳,让人为之倾倒;它清幽,让人不敢亵渎。这就是兰,舒展剑叶,高扬白花,让人感受到一种来自天堂的美好。

  兰之幽

  一把铁锤划破天空,像一颗流星,撞到铁器之上,飞溅出万粒火星,似乎要点燃什么。

  你,嵇康,一朵空谷的幽兰,傲然挺立。只有空谷才能养育你,朋友入仕,你愤写绝交书,生命将终,你独奏广陵散,留一段幽香飘扬世间。

  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似乎还在延续,但你仅仅是在打铁吗?你是在铸造一堵墙,一堵维护自己幽静心灵的墙。最后你慷慨就义,广陵散空余绝响,再也无人能一抚绝唱,因为没人再配得上这首雅曲。

  只有真正高洁的隐士,才有资格一品兰花上的甘露。

  兰之坚

  蒙古的铁蹄踏碎了那如柳絮的山河。你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你坚定地说:“我有四个愿望,一是斩首,二是剐死,三是煮死,四是腰斩。”让元军将领目瞪口呆。

  你如浮萍一般身不由己,可却高喊:“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罢休!”面对着惶恐滩头令人惶恐的国破家亡,零丁洋里令人零丁的身世浮沉,你却高呼一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宛若金石之声,直冲云霄,响彻天宇。

  这是兰之声,只有兰才能有这样的坚定,这样的豪情。

  你的一腔热血名垂青史。你是一朵独处空谷的幽兰。

  兰之傲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你唱着这首诗从长安走向空谷,成为一朵傲立的兰,只留下一个高傲的背影和力士脱靴的美谈。

  你从此游尽名山大川,吟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阔,唱出了“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奇幻,想出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奇,挥下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归结一字,都是你的傲。

  一朵傲立青史的兰花仍在散发着幽香,薰得整个时代都隐隐透明。

  当唐朝的霓裳羽衣渐渐远去,人们记住的不是那些帝王,而是你,他们都罩在你的身影之下。

  幽谷的兰,高傲、坚忍、清幽,让人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美好。历史的长河淘尽了英雄,但淘不尽你,空谷的幽兰,你是整个世界最美好的象征,让人回味无穷。

  该文模仿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的构思,在结构、小标题、意境上均有相似之处,但仅仅限于神似而已。“菊之淡”变成了“兰之幽”,“菊之傲”变成了“兰之傲”,“菊之殇”换成了“兰之坚”。在思维上找到了菊和兰的文化相似点,成功进行转换。

  并且《菊》文中“菊之殇”所举项羽一事,与菊的文化指向并不贴切。本文转换为“兰之坚”,更符合兰的文化指向,使文章在神韵上保持一致性。从这点来说,《兰》文的神韵比《菊》文更胜一筹。

  本文作者成功剥离了《菊》文,脱掉了原文语言的外壳,留下了思维的内核,将原文的文章要素和思维构思进行辨析、深思、扩展、感悟和整合,最终独立创写出自己的文章。

  这就是“脱手描”。认清原“字”的结构、风格、形貌、神韵,根据自己的书法功底,脱手挥就。

  最后欣赏作文“转弯”中最高层次:自我创写的作品。该文获重庆市2005年征文竞赛一等奖。

  我最爱的梅

  谭云籍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啊,历史苍凉的山谷中,梅的幽香还在和着诗意扩散,一波一波,一韵一韵,慢慢延伸,从天涯,一直到海角;从远古,一直到现在。

  梅骨

  “众人皆浊唯我独清”,你高声吟唱着荡气回肠的诗句,留给历史一个背影。蓦然间,你的背影里出现了梅的风骨,那是“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坚贞。那么傲岸,那么清隽,散发出阵阵芳香。渔父劝你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可他忘了,你是梅,你能做的就只是“哀民生之多艰”,而不是承欢楚王,随其流,逐其波。

  没有什么能阻挡你上下求索的脚步,你的每一个字,都似一阵风暴,不停地吹着,虽然吹不散整个王朝暧昧的腐臭,但两千年后,那些用楚国的香花美草提炼的诗句,却永远地闪烁在楚国的天空,给历史留下幽幽暗香,诠释着你不能融入世俗的傲岸与高洁。你的每一次选择,都舒展着铜枝铁干般的梅骨。

  也只有这“疑是经冬雪未消”的纯洁之梅,才能演绎出你投身汨罗江的那一段生命的童话。

  梅神

  时代造就一种眼神。你的目光被“安史之乱”后的混乱压得扁扁的。只能看到铁蹄下蹂躏的小草和崎岖的山径,所以你饱蘸征夫的血,农妇的泪,离乱的愁,家国的恨。写下了一部大唐的史诗,于是无边的落木和着萧萧的诗韵,装点着如滚滚长江般不尽的凄楚。

  但你终究是那个续写梅的圣者,有着压不倒的梅神,所以你在心中放上一面镜子,让你永远看见蓝天。

  于是在你自己连衣食都成问题时,高呼“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在屋顶茅草被席卷时,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你瘦小的躯壳里藏着一季大唐的芬芳,一腔博大的爱意,那是永恒的梅之神韵呵!

  梅魂

  你站在悬崖百丈冰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因为这样的气魄,所以艰难的长征中,你把五岭当作细浪,乌蒙当作泥丸,战火硝烟的背景中,闲庭信步似地迈过无数如铁的漫漫雄关,所有的艰险与挫折,只是你枝*寒雪,抒写你绝世的风采和超凡的智慧。挺立绝壁之巅,你给后人留下永不可企及的高度,使整整一个民族,和着东方红的旋律,高吟“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笑出的是坦荡的梅魂。

  梅种

  时光的凸透镜不断改变着时代的焦距,而我们正站在历史的街头,准备跨入岁月的洪流,我们正磨砺自己香自苦寒来的梅的本性,去追逐历史的制高点。无数的梅正在发芽,等待着花蕾破碎成无尽的缤纷,

  我爱梅,梅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象征。

  《空谷幽兰》与《我最爱的梅》为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文,《空谷幽兰》文是月考中模仿《菊花飘香的时节》的结构和思路所作,略显稚气。数月后在定时作文竞赛中所写《我最爱的梅》,无论构思、语言、小标题、引用与化用等方面都出现质的变化。

  转弯与模仿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转弯中有模仿,但模仿属于转弯的中级层次,如《兰》文。转弯的低层次是有自我主题的借用,或者直说有自我主题的“抄袭”也无妨,如示例《幸福》。这对学生阅读和作文起步是极快捷的,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这样尝试很见效。这是写作的一道门,只是被我们愚昧地关闭罢了,教育界应该重新把它打开。转弯的高层次是创作,是灵感的火花被他人智慧(或社会生活)的篝火点燃,在生命的亢奋状态喷出的激情燃烧的文字,如示例《梅》文。

  低、中、高三大层次相当于书法教学中的“描红”、“脱手写”与“创作”。我国历来把考场作文等同于文学创作,学生开始有意识“描红”,便被“抄袭”的罪名扼*于襁褓之中。

  这是我国作文教学中的强权专制表现,是违背学生作文学习规律的野蛮行为,必须纠正。

  考场作文不能完全等同于创作,创作是一种状态,作文是一种任务。这是不能类比的。少数时候出现考场作文与创作同步的情况,但这不具有代表性。

  这也是为什么写作能力强的同学得分可能比大脑内存几篇文章以应试的同学得分少的原因。(现在知道背三篇文章进考场的原因了吧)他可能不在状态,因为写作是一种状态。

  有人试图用道德来阻止“描红”、模仿在考场的出现,这是不尊重现实的表现,也是不懂作文教学的层次与写作层次的表现。

  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创作,但过程是一个方法问题,应鼓励“借”来一“用”和“借”来一“仿”,以及“借”来一“创”的层次性教与学。

4.文学创作之妙招

  四、文学创作之妙招

  据说有人看见某大作家著作等身,很惊讶,称颂不已。但这位作家很惭愧地告诉他说,这些作品只有百分之一是他自己的,其余都是别人的。

  作家没有说假话,我们来看文学创作之妙招,让你感受用别人的智慧篝火点燃自己灵感的火花是怎么回事。

  唐诗如酒

  口风 雅

  有人说,唐诗是一幅工笔的花鸟,写意的山水,散透的人物画卷,灵气而耐看,将气质的华丽隐于朴素的文字之后;简约的表达,勾勒着耐人寻味的意境。

  但我要说,唐诗是一罐酒,引天上来的黄河水,采楚国的香花美草,吸日月江河之精华,贯天山云海之气势,醮几滴边塞征人的离泪,切几片少妇回首时眼波的忧愁,让贵妃素雅的纤手封装,包裹上宫廷的霓裳玉衣,然后撒上千树万树的梨花,埋在时间的尘土之下,千年后的今天,诗香熏得饮诗的人,酣睡不起。

  历史远去了刀光剑影,时间销蚀着一切繁华,盛唐气象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华美的诗句闪烁着大唐的光芒。卷帙浩繁的唐诗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诉说兴衰哀乐。在紧张的尘世生活中,选一个古典的黄昏或浪漫的春夜,独处僻静之隅,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自远古而来却清晰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我们可以看到唐诗在马嵬坡下的长恨歌中哀悼,在成都草堂的茅草上飘扬,在长安酒家的杯盏中出售豪情,在浔阳江头琵琶女伤感的眼睛中停留。在霓裳羽衣舞的奢华中掠过,在哀鸿遍野的战场上空徘徊,在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天姥山中漫步,在床前的明月光中结成细细的霜……唐诗是历史火化后珍贵的舍利子,闪放着那一时代的强光。没有唐诗就没有盛唐,就没有中华诗词最亮丽的瑰宝。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了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今天的寒山寺钟声将淡泊索然;如果没有了杜牧“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那痛彻心扉的忧郁,今日的秦淮河可能就少了一份醉人的伤感;没有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今夜的月光将失去动人的想象;同样,若没有“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放和“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怀”的欣喜,今朝的美酒就只是酒精与水的混合;若没有了杜甫颠沛流离中“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呐喊,草堂就失去了广阔的胸襟和沉郁顿挫的风韵。唐诗是诗化的中国,读唐诗恰似与古人的一次情感对话,一次穿越时空的绿色交流,在诗句垒起的世界里寻找生命的真谛。

  世事沧桑,时间的距离阻隔不了诗香的漫延。张继的寒山寺虽然寄托着他个人科举挫败和羁旅生活的凄凉,但今天的人们依然在寒山寺的钟声里,感受到忧伤在空气中平平仄仄地飞翔;秦淮河在诗人笔下是繁华掩盖不住的苍老,是歌舞升平中掩盖不住的时事哀怨,是一个时代留给知识分子心灵的伤痛,但今天的人们在流光溢彩、游人如织的秦淮河里,依然承继着关于繁华与衰亡的忧患与思考,耳畔依然有千年不散的后庭花在缠绵;走进草堂,就走进了唐朝最伟大而贫寒的殿堂,一个瘦弱的身躯撑起了唐诗的半壁江山,一颗伟大的胸襟,一声震撼千年的“呜呼……”,在今天依然哺育着文化的成长。诗是不变的,唐诗的明月光依然寒彻着中华游子的心灵,让整整一个民族不敢把目光露在夜里太久。

  王维的清泉,岑参的早雪,杜甫的伤别,李白的青崖白鹿,王昌龄的秦汉明月……依然在文化里发酵,在民族的血液里奔流。

  唐诗是酒。边塞诗是白酒,田园诗是米酒,爱情诗是香槟,婉约诗是茅台,豪放诗是60度的老白干,送别诗是五粮液、写景诗是啤酒、咏史诗是二锅头、咏物诗是鸡尾酒……

  饮诗之后,就踏上了与古人沟通的文化高速路,唐诗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是重要的文化驿站,温柔地啜,或是细细地品,或是豪爽地饮……醉了,就让心灵在李白的山水边或是王维孟浩然的田园中,感受着远古而浪漫的宁静与安祥,自由地呼吸、睡觉、做梦。

  “自古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多饮些唐诗,多储蓄些醉人的意境,在平平仄仄的命运中,会多一些洒脱,多一些情致。

  所借鉴的原文:

品味唐诗

  王俊愉

  我手头上有三本《唐诗三百首》,其中两本还是近两年刚出炉的精品,雪白的纸张,新颖的装帧,精美的印刷……然而我却是不大去触摸的。因为它们夺目的外表让我觉得少了一份唐诗的凝重与古雅。与之相较,我更喜欢中华书局1957年版的旧本。褐黄的纸张,竖排的版本,带着一种古装书的气息,显得简朴而厚重。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作者面广,流派纷呈,体裁众多,因而就多方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复杂感情。唐诗可以让我透过书页窥见长安城那车水马龙、如真似幻的繁华,看见未央宫中长裙如风、摇曳生姿的宫女。一首唐诗就像一幅工笔的花鸟,写意的山水,散透的人物画卷,灵气而耐看,将气质的华丽隐于朴素的文字之后,简单的表达,勾勒的却是耐人寻味的意境。

  物换星移,世事变迁,历史一去不返。时间在销蚀着一切,盛唐的遗迹渐渐地消亡了,不变的只有华美的诗句。卷帙浩繁的唐诗就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当它被写在纸面上,便有了不朽的生命。可以连接古今,诉说兴衰。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可以在忙中偷闲之时,独处僻静之角,捧一本《唐诗三百首》,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自远古而来却清晰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大川深谷。我们可以看到唐诗在浔阳江头琵琶女伤感的眼睛中停留,在霓裳羽衣舞的奢华中掠过,在哀鸿遍野的战场上空徘徊,在妙绝天下的名山大川中漫步……唐诗是历史的沉淀,时代的产物。历史上如果少了唐代,今天我们的中华文学就将缺失最亮丽的瑰宝。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了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今天的寒山寺钟声将索然无味;如果没有了杜牧“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那心力交瘁的忧郁,今日的秦淮河可能就少了一份醉人的韵味;没了“我愿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的柔情,今夜的星空将黯然失色;同样,若没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豪放。今朝的美酒就显得寡然无味。唐诗就是诗化了的中国,几乎凝结了我们中国人所有的情感,读唐诗恰似与古人的一次情感对话,你可以在一刹那间抽离都市的繁华,在诗句垒起的世界里寻找一种别样的心境,灵魂的乐土。

  然而,诗人们的意境我们又真正了解几分呢?张继的寒山寺是他沧桑人生和失意心境的统一,而今,寒山寺的钟声至多寄托着人们新年的祝祷;秦淮河在诗人的笔下是繁华掩盖不住的苍老,千百年来挥之不去的哀怨,而今,秦淮河却流光溢彩,歌舞升平,游人如织。对于寒山寺,张继的失意是没有了,然而,秦淮河的忧郁又存几分呢?诗是不变的,人却变了,于是心境就和人一起变了。

  在今天标新立异的现代生活中,与唐诗竞争的对手可谓太多太强了。人们会敲击电脑键盘,在网上搜集各种信息,肯读李杜诗集的人却越来越少;人们可以目不转睛地关注股市的涨跌,却不屑翻阅诗词典籍。于是,他们疏远了王维的秋,岑参的雪,于是,他们时而浮躁,时而沉闷。

  其实,在古人的唯美和今人的高速之间。唐诗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应该是一剂很好的调节剂,这种难得的文化瑰宝不应只属于那个古老而又华丽的时代。如果你有闲暇时间而又无谓虚掷,为何不静下心来读几页唐诗?在杜甫的月亮下,李白的山水边,王维的田园中,你会感受到一份宁静和安详,你会感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在物质和精神的两极间保持宁静和平衡。

  读者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一定会有自己的感悟。前文在主题、风格、语言上有自己的东西,而且更符合考场作文的要求。对于文学创作来说,也不失为好文。

  为了达到比较说明的目的,我在创写前文的时候基本依着原文的思路仿写下来。如果再灵活一点,再机巧一点,或糅和其他文章内容,或多加些自己的感悟,可能就没有现在这样容易看出它们的相同点了——其实许多作品就是这样诞生的,许多作家就是这样炼成的。

  我走进了原文,又拓展了原文,形成了自己的内容、意象和主题——唐诗如酒。这就是转弯的中、高层次:模仿与创写并用。或者说借别人的某一智慧火花点燃自己灵感的发动机。让自己的创作激情在文学的天空翱翔。说白一点,就是在别人文字的刺激下产生写作冲动。这跟作家被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刺激,而后产生写作愿望是一回事。

  这样的创写只是带有一点点别人的痕迹,如此而已。

  完全独立的创写是另一个话题。学生也罢,文学创作者也罢,都应该把转弯看成写作训练的一条新途径,而不是终极目的。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转弯训练的同时,进行半独立或全独立创作,只有这样,才能走进文学的殿堂。

  转弯只不过是为我们提供了走进文学的一条路子,它符合人们提高文学写作能力的规律,便于人们接近文学、欣赏文学和创造文学。理解了这一规律,能更好地认识一些写作现象,探索更好的训练方法,使写作不再是压在学生心头的阴影。

  有人说文章是“酒杯”,个人的思想感情是“酒”,写作就是把“酒”装进“酒杯”的过程。转弯理论妙就妙在它是教会学生制造酒杯,学会提炼个人生命酿造的酒,学会将酒装进酒杯并敬献给读者的最好方法。

  因为精品文章本身就是最好的“酒杯”,所以在我们造不出最好的“酒具”的时候,我们不妨把它“借”来一用。在我们还没有多少生命的“酒酿”的时候,或者我们还提炼不出多少芳香四溢的“酒酿”的时候,为了学会装酒的方法,就只好把原作者的成品酒“借”来掺和自己的劣质酒一用,这些都没有错,都应该被宽容,因为这是在学习。

  “转弯”是作文理念的转弯。它不仅仅是利用别人的文章要素为个人主题服务,或利用别人智慧之火点燃自己灵感等技术层面的转弯,它更要求我们掌握这一规律,认同这一观念,宽容习作者在走进文学路上的点滴努力。那么学生也罢,教师也罢,文学追求者也罢,教与学都将因遵循写作规律而变得轻松起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