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草木皆兵』【释义】原意为看到草木都以为是敌方的士兵,形容人在非常恐慌的时候,稍有一点儿动静就会非常紧张,更加害怕。
成语『草木皆兵』源自《晋书·苻坚钱记》:“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军。”
说的是我国古代十六国时期,北方前秦的国王苻坚气势很盛,企图统一六国。他亲自率领80万大军攻打南方的东晋。东晋武帝派遣谢石为征虏将军,派谢玄担任前锋,带领8万军队前去抵抗。先锋谢玄先派广陵相刘牢之率精兵5000人,袭击了苻坚的先头部队,*了前秦军将领梁成,又分兵切断秦军的后路,*伤秦军士卒大约15000人。这一仗,挫败了秦军的锐气,晋军士气大振。
秦王苻坚和弟弟苻融登上寿阳楼,望见晋军阵势严整,十分威武,心中非常胆怯。他又遥望远处八公山,看见山上的草和树木,以为都是晋兵,苻坚更加恐惧。
晋军和秦军在淝水对峙时,晋军趁机设了一计,乘势渡过淝水奋勇追击,大败秦军,苻融战死,苻坚狼狈逃走。苻坚晚上听见点风吹草动,都以为晋兵追来了,吓得日夜不停地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