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即地狱如何理解这句话,他人即地狱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6-15 16:34:32

2020年6月21日是让-保尔・萨特诞辰115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萨特文集》新版,萨特是存在主义大师,与女性主义的鼻祖波伏娃曾一起到访中国。萨特怎样成为一个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有怎样的人生经历?他为什么说“他人即地狱”?6月21日,北大教授董强所做的“朝内166文学公益讲座”第三十一讲《萨特:一位哲学家的文学梦》给予了解答。

他人即地狱如何理解这句话,他人即地狱如何理解这句话呢(1)

被称为“世纪的良心”

让-保尔・萨特是二十世纪法国声誉最高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是战后法国知识界的一面旗帜,享有“世纪伟人”“世纪的良心”之盛誉。他的学说对法国及整个欧美的思想文化界曾产生深刻影响,至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964年,凭借小说《文字生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拒绝接受。

萨特生于1905年,1980年去世,今年正值他逝世四十周年。

1980年萨特去世的时候,他的灵柩从医院出来到蒙帕纳斯墓地,都在巴黎十四区。短短的路程当中,巴黎市民在没有任何人组织的情况下自发为他送行。新闻短片在法国当时晚间新闻的头条连续放了两分多钟,法国没有一个作家能够在二十世纪有如此殊荣。如果想看到类似的盛况,只有在1885年雨果去世的时候才有过。从这里可以感受到萨特在二十世纪法国文坛的地位,有些人甚至把二十世纪的法国称为萨特的世纪。萨特在整个二十世纪,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触及到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实践、记录等等,使得他成为无处不在的一个人,萨特也影响了全世界很多国家,包括中国。

他人即地狱如何理解这句话,他人即地狱如何理解这句话呢(2)

自嘲长得丑,从王子变成了蛤蟆

萨特出生在巴黎的外祖父、外祖母家,后来一直跟他的外祖父、外祖母、母亲一起生活,因为他的父亲是海军水手,后来得了黄热病,很早就去世了。

萨特跟他的母亲、外祖父、外祖母生活到12岁,直到他的母亲改嫁以后,他接受不了他的继父。这个经历对于萨特来说非常重要,他在1964年的时候写过著名的文学作品,中文翻译成《文字生涯》。他在这本书里回忆了他自己出生一直到十二岁时候的生活,这本书对很多人来说都很惊讶,因为萨特后来一直给人特别严肃的印象,是写出很艰深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文学家,但是《文字生涯》这个作品让人看到萨特的另一面,特别幽默、特别温柔。

有人说萨特特别丑,他的丑成为他的一张名片,但是他小时候并不丑,他母亲把他当做女孩一样去抚养。

他在《文字生涯》里面写了非常生动的一段,他到了7岁的时候还是女孩的样子,他的外祖父实在看不下去,说你是一个男孩,要长成男子汉的样子,我们要给*一个惊喜,然后带他到理发馆,把他的长头发剃掉,弄成像北京人的板寸一样。等回去他妈看到他的时候也不拥抱他了,转身就要哭了,萨特说那时突然意识到自己原来是丑陋的。

他的眼睛天生有点残疾,尤其是右眼往外鼓出,头发剪掉以后,一下子把自己的丑陋全部展示给别人。后来别人画萨特漫画的时候,也把他画成很丑的样子。他当时在《文字生涯》里说他的外祖父都吓坏了,一般童话故事里头是蛤蟆变成王子,我从王子或者公主变成了蛤蟆。

那时候他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作家,他写自传的时候这么自嘲,可以看到萨特跟大家心目中想的不太一样。

他人即地狱如何理解这句话,他人即地狱如何理解这句话呢(3)

在巴黎高师认识终身伴侣波伏娃

萨特12岁时,因为母亲改嫁,离开巴黎去法国海边的一个城市拉罗舍尔。拉罗舍尔也是很漂亮的城市,但是萨特在那很痛苦,一方面他生活在继父那里,另一方面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有志向的人,应该在首都巴黎待着。

后来他老在那儿闹,父母亲就把他弄回到巴黎,他在巴黎上过两所著名的中学,蒙田中学和亨利四世中学,这都是法国最好的中学。萨特受的教育是法国的精英教育。他跟外祖父生活的时候,他的外祖父是著名的德语专家,还写过德语教材,外祖父让萨特在读书之前就已经自学了很多东西。

后来他进入了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巴黎高等师范是法国最好的学校,法国大名鼎鼎的总统马克龙很聪明,但是他没有考上巴黎高师,因为巴黎高师很难进。巴黎高师出了很多诺贝尔奖得主,法国很多思想家、文学家都是从巴黎高师出来的。

萨特在巴黎高师开始自己的创作,他在那非常活跃,人们都很喜欢他,虽然他有时候调皮捣蛋。

在巴黎高师他认识了几个对他一生都有非常重要影响的人,比如保罗•尼赞,雷蒙•阿隆。

雷蒙•阿隆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他和萨特是同学,他们两个曾经走得很近,有一阵子两人闹翻了,在晚年的时候又重归于好。萨特一辈子有很多朋友,也跟很多人闹翻,最有名的是跟加缪,他跟加缪曾经是特别好的朋友,但是后来俩人彻底闹翻。

西蒙娜•德•波伏娃也是他在巴黎高师认识的,后来成为他的终身伴侣。他们经常在咖啡馆里工作,接受记者采访。

萨特在巴黎高师慢慢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当时有一个著名的说法,他问他的哲学老师,他说我认为自己不存在。他后来写了《存在与虚无》,他说我认为我这个人不存在,你觉得我是不是有问题?哲学老师回答他说,你能够怀疑你自己存在,说明你是存在的。

巴黎四十区,在蒙帕纳斯边上的小街有一个酒店,他高师毕业以后跟西蒙娜•德•波伏娃居住在那里,他们也没有想到去世的时候,居然就在这个酒店对面的墓地,而且永久地葬在一起,牌子上有一句话的意思是,他们两个人非常独立,住在这个酒店里也要分着住两个房间,但是蒙帕纳斯墓地让他们两人住到了一起。

从巴黎高师出来以后,萨特到勒阿弗尔做了哲学老师。他离开巴黎就很苦闷,他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外省的、前途渺茫的中学老师,这时候他开始思考,开始写东西,他写出了著名的短篇小说《墙》,但真正让他出名的不是《墙》,而是后来紧接着写的长篇小说《恶心》。

二战中被德军俘虏,彻底改变萨特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所有欧洲的年轻人基本都被卷入这个战争,萨特也不例外。但是萨特是一个高度近视的人,尤其他的右眼,几乎是失明的,他不可能直接被派去打仗,所以萨特入伍以后一直在气象部,不是在前线。但是即便如此,1940年6月21日,他被德军俘虏了。

萨特被德军关起来以后,那个地方一共关了两万多人,这个经历彻底改变萨特,他说有一个在二战之前的我,还有一个在二战之后的我。在二战之前,他写了《墙》《恶心》,他是一个非常极端个人主义的,强调个人自由。但是二战中被抓起来,跟别人关在一起以后,他突然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在被抓起来以后,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团结,要跟他人一起共存。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经历,他在被关起来的时候,1940年圣诞节,他写了一出戏演给其他的犯人看,也演给当时德国的军官和士兵看,结果非常受欢迎。他一下子感觉到自己是戏剧天才,觉得自己可以在这方面发展。

成为法国文化代言人

1941年他被放了,这时候他进入另外一个阶段,他跟波伏娃等其他人进入抵抗战士的阶段。到了1943年他写了著名的《苍蝇》,紧接着有《密室》等著名作品。

1943年因为《苍蝇》认识了加缪,并且成为好朋友,加缪邀请他进入当时著名的抵抗杂志《战斗》,写一些跟抵抗有关系的戏剧,所以那时候萨特以真正的抵抗战士的形象出现,名声越来越大。

等到巴黎解放,萨特已经名气很大,美军邀请法国著名的知识分子去美国,萨特在被邀请的名单上。正是因为他被美国人邀请,作为法国重要的抵抗的知识分子代表到美国,他一下子在全世界打出来名声。

他回到巴黎以后就住在了著名的圣日尔曼,他在圣日尔曼生活了很多年,从1945年开始一直生活到1962年。人们都知道著名的花神咖啡馆,其实萨特住在圣日尔曼小广场的楼上面,底下有一个咖啡馆叫波拿巴,他在咖啡馆的楼上住了十多年,就在那时候形成著名的圣日尔曼的文化,他跟波伏娃、鲍里斯•维昂等等形成圣日尔曼存在主义的全球有名的氛围,这种有名到了什么程度?不断有全世界的游客都去看他,使得它成为二十世纪巴黎最重要的风景,取代了十九世纪末印象派给人的巴黎形象。萨特和波伏娃的写作、生活方式成为巴黎最好的代言人,成为法国文化最好的代言人。

他人即地狱

萨特的文学作品主要有小说、戏剧、文论,戏剧是让他名声最大的,尤其是著名的《隔离审判》。

《隔离审判》每隔几年就有人去演,在全球不知道有多少人演过萨特这个作品。在法国有著名的阿维尼翁戏剧节,阿维尼翁戏剧节每几年就会有人演萨特的作品,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萨特过时了。《隔离审判》里面有一句话当时最风行、谁都说的一句话,就是“他人即地狱”,或者倒过来说“地狱即他人”。

这句话让人觉得萨特太阴暗了,他人怎么会是地狱呢?其实萨特后来也解释过,不是说把别人的存在看作是地狱般的存在,而是他人的存在对你来说太重要了,这是萨特的一个根本思想。

《隔离审判》里面有三个人物,一个男的,两个女的,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到了地狱。中国人说到了地狱以后要下油锅,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惩罚。他们下去以后,还去找有没有给我酷刑的东西?没有。地狱是什么?就是他们三个人必须永远在那共存,出不去,对他的惩罚就是他的存在永远在那,为什么说他人即地狱?就是他总是在那儿。他为什么必须在那儿?因为他的存在使得我才能存在,如果没有他的存在,没有他告诉我我是谁,我就不知道我是谁,我无法存在。所以他人即地狱或者地狱即他人是这个意思。

(燕都融媒体记者 宋燕)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