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题:闻“汛”而动,这些城市如何应对突发汛情
新华社记者
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多地遇强降雨。面对强降雨,各地纷纷闻“汛”而动,全力应对。近日,记者深入北京、深圳、黄冈等防汛一线探访,了解这些城市防汛应急措施。
(小标题)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6月1日起,北京全市进入汛期。据气象部门预测,北京地区今年汛期降水量与出现大雨以上量级的降水日数将比常年同期偏多。
北京市防汛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汛期前,北京市按照“标准内”“超标准”两级要求,修编完善五类防御和调度预案方案,落实重点桥区、易积滞水点“一桥一预案”“一点一预案”;分级落实水库、河道、堤防、山洪沟道、城市积水点等防御重点部位责任制、责任人;补充更新落实市级抢险物料、设备机械等物资,落实市级防洪工程、排水抢险专业队伍,加强防洪重点部位抢险力量。
湖北省黄冈市地处江淮暴雨中心,梅雨季雨量充沛集中,雨洪汇聚快、来势猛、致灾强,历来是长江流域受水旱灾害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为应对汛期强降雨,黄冈市建立了集气象、水文、水利工程、地质灾害、交通、城管、安全生产、地震等数据为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利用气象卫星云图和各信息系统实时数据,强化局部实时雨情水情精准监测、会商研判、预报预警。
在深圳,针对大城市在暴雨强对流天气中容易内涝的特点,建立了各街道积水参考降雨阈值,通过对往年易积水区域的梳理,让市民实现更有效的避险。此外,深圳市气象局、应急管理局编制了《深圳市气象灾害公众防御指引(试行)》,提供14种灾害的具体防御指引,如台风红色预警信号中,户外人员应当如何避险,室内人员应采取什么行动避免台风侵袭,处于海边、危房、简易工棚等可能发生危险区域的人员应如何确保自身安全,更好地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小标题)雨前部署,严阵以待
7月11日上午,北京市气象台先后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大风黄色预警信号。汛情紧急,北京市及时组织气象、水务、规自委等部门与各区开展滚动联合会商和风险研判,实行24小时监测和预报预警。
11日,北京市防汛部门提示11日晚至12日暂停所有户外体育、文艺、商业等活动,关闭涉山涉水旅游景区和民俗户、封闭山洪沟道等;北京市教委11日发布通知,12日当天,中小学、幼儿园应停止返校活动,高校停止组织师生的户外调研、实习、聚集性活动;11日晚,北京建议全市不涉及城市运行的机关、企(事)业单位12日可采取弹性上班方式或错峰上下班,以确保安全……
在湖北省黄冈市,当地全力做好组织、预案、工程、物资、队伍等五个准备,紧盯河、湖及1188座小型水库度汛、1029个地质灾害点防范、城市内涝应对等重点,各级各部门“人等雨”,全力防汛。
(小标题)风里“逆行”,雨中坚守
11日晚开始,北京迎来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为应对强降雨过程,北京市防汛办、北京市应急办与北京市气象局保持实时会商,强化值班值守;消防救援力量全员上岗备勤,军队、武警、央企等抢险救援力量整装待发。全市共预置和待命2403支队伍、124101人。
同时,北京市水务系统强化分析预判,全面动员部署,1.5万人在岗值守。建立应急测报队伍,密切跟踪雨水情,加设应急测站,加密水情监测,加强险情处置,及时发布风险预警及城市内涝预警信息,多措并举防范应对本次强降雨。
北京排水集团启动特级响应,共计备勤大、中、小型抢险单元221组、车巡处置组18组、人巡打捞组169组,累计备勤出动防汛人员2906人;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组建5支抢险分队共76人,承担应急排水抢险任务。
记者从北京市防汛办了解到,截至12日17时,北京市防汛办共接报全市发生积水断路9处,短时滞水71处,树木倒伏折枝85处,房屋漏水349处,经过多方努力,目前均及时处置完毕。(完)(记者赵旭、田晨旭、侯文坤、毛思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