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海文
1976年,华国锋和开滦煤矿吕家坨矿工人亲切交谈
*为华国锋开了22个省市的单子,华国锋到6省市调查,向中央建议落实按劳分配等政策
1971年3月28日大会结束后,*将华国锋留下,开了22个省市的单子,他说:“你是从地方来的,对全国情况不熟,要到下面调查情况,到各地熟悉情况。”
华国锋根据*开出的名单,首先南下广西,到武鸣县。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疆,经济落后,土地少,只要把水利搞上去,种甘蔗大有潜力,经过几年努力,可以逐步发展到300万亩,建成除广东外另一个食糖基地。自治区党委第一*、革委会主任韦国清特地从柳州钢铁厂赶回来,同华国锋一起研究如何将广西建成产糖基地。
第二站到广东。珠江三角洲农业发达,广东粮食亩产已过《纲要》。顺德生态农业搞得好,池塘养鱼,塘泥肥田,塘边种桑、养蚕,蚕粪喂鱼。在中山县,看了农机厂生产的插秧机。在从化县,看了多种经营、荔枝园。当地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将菠萝、甘蔗种在山上,上山后,甘蔗减产。到惠阳看了小水电。到陆丰去了经济作物搞得好的浮州大队。华国锋发现经济作物种植区因自己种的粮食少,农民口粮水平比较低,影响群众积极性,应该解决。两广地区发展亚热带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大有前途,但是广东有的干部说:“粮食不跨纲,*难当;经济作物抓不好,最多作检查。”
到汕头,部队、公社在牛洋田围海造田。围海造田,一开始不是定额计分,以出工的天数计分,群众的积极性不高,进度慢。后来改为定额计分,运多少石料给多少钱,群众的积极性起来了。
第三站到福建。福建省革委会副主任卓雄陪同去漳州地区产粮最多的龙海县。华国锋看到福建片面强调“以粮为纲”,不重视多种经营,把荔枝树都砍了,让柑橘上山。闽南和两广都是发展亚热带经营林木和经济作物的好地方,但是有的人一提多种经营就认为是发展资本主义。在经济作物集中产区,不加区别地限定时间实现“粮食自给”,甚至推广“毅然决然地砍掉经济作物、果树改种粮食”的经验,使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连年减少。
第四站是江西。华国锋在南昌听了省革委会某领导的汇报。这个同志是军队干部,根本不懂农业生产。他拿出一张地图,说这是标准的农村规划图,要在全省推广,还编了顺口溜:“八字头上一口塘,道路修在山两边,中间一条机耕路,房子修在山头上。”这不是胡闹嘛!各地的地形千变万化,怎么能统一规划?在全省硬行推广,真是瞎指挥。华国锋在湖南工作时就知道江西瞎指挥,就把农村规划图带回北京给李先念看,并向*总理汇报。
第五站是浙江,从慈溪、上虞到绍兴、桐庐、东阳。浙江是鱼米之乡,亩产已过《纲要》。发现东阳一大队上年各种非生产用工占25%,比例过大。财务管理问题在其他地方也存在。看新安江水库,水淹的面积涉及安徽、浙江,库区群众生活受到影响。
最后一站是上海。上海的粮食亩产超过千斤。华国锋发现上海的社队企业在全国是办得好的。社队办服装厂,由上海市派工人指导,质量高,销路好。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华国锋看了17个县,18个公社,19个大队。7月底,华国锋正准备离开上海北上,突发阑尾炎住院。经*批准在华东医院动手术。术前检查时发现他患有糖尿病。手术后,伤口还没有愈合,正做引流,他就开始写报告,8月10日写完。报告是写给李先念、纪登奎并报*的。
报告指出:“农业生产的潜力很大,完全可以快一点搞上去。”
报告提出三个问题。第一,“狠抓基层领导班子”。指出:“有的‘怕挫伤干部的积极性’,认为‘基层领导班子是文化大革命斗出来的,没有问题了’。因此,一直没有把这项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农村基层干部绝大多数本质是好的,主要是狠抓思想整顿,加强思想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不能采取简单撤换和‘大换班’的做法。”
第二,落实党的政策。“一般地说,改变所有制、大搞并队、收自留地的风已刹住,遗留的经济问题正在处理。”“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一)社员劳动计酬不合理。(二)财务管理比较乱,超支户多,一般占农户的30%以上。突出的是非生产用工和开支过大,使社员收入相对减少。有的不顾条件地提倡‘人民事业人民办’,负担转嫁到农民身上的达20多项。贫下中农说:‘现在是条条道路通米缸。’(三)有些社队干部参加劳动少。特别指出:落实政策,必须排除‘左’、右错误倾向的干扰,认真解决干部的思想问题。现在有些同志有顾虑,不敢讲‘按劳分配’、‘承认差别’,原则性表态多,问题解决少,‘政策问题绕道走,对与不对不开口’。有的不懂得‘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认为‘只要方向对头,不怕政策过头’。”
第三,全面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专门反映了对多种经营重视不够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规划,合理布局。全国农业的布局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落实”。
连发三个文件,纠正农业过左政策,坚持按劳分配华国锋刚写完给李先念、纪登奎并报*的报告,*从北京打来电话:“你情况怎么样?能回来吗?有几个会要开,是我主持。如身体不行,就留在上海继续治疗。”
华国锋接到电话,二话不说,停止治疗回到北京,参加国务院1971年8月12日召开的全国林业会议、8月16日召开的农业机械化会议。
回到北京,华国锋向*汇报了6省市之行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广东农民口粮标准低,福建不重视多种经营,江西瞎指挥,浙江棉农口粮标准低,上海乡镇企业搞得好,等等。因为*工作繁忙,汇报比较简短。
华国锋和李先念谈得比较详细,边谈边议。
国务院业务组经常在国务院会议厅碰头、开会。会议厅是个四合院,比邻*办公和居住的西花厅。大家有事没事常到这里来,在一起坐坐,一边交换情况,一边议论,气氛宽松、和谐。参加的人有:李富春、余秋里、苏静、粟裕,后来又增加了方毅、王震。
华国锋长期做地方工作,从心底尊敬老前辈,乐意和大家一起共事。刚到中央,不了解中央、国务院的情况,他虚心好学,征询大家的意见,常常问怎么办。有事,和大家一起协商、研究。大家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当时,大家的想法是要缩小工农业剪刀差,让农民得到实惠,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华国锋的想法得到*、李先念的支持,他和农林部、商业部、财政部商量起草了两个文件。
第一个文件,提高油料、糖料等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降低化肥、农药等支援农业的产品和一些机械产品的出厂价格和销售价格。
第二个文件,从1971年起实行粮食征购一定五年不变,超购加价的政策。丰收的地区,可以通过协商向社员超购一部分粮食,超购的粮食加价20%~30%。提出:“考虑到今后农、林、牧、副、渔五业和经济作物的布局和发展,合理安排经济作物集中产区的粮食征购任务和统购指标,坚决保证这些地区的社员口粮不低于邻近产粮区的标准。”
文件起草好后即刻送给*。*工作细致,问:你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了吗?华国锋说:都征求了,大家没有意见。*当即送主席批了。文件很快下发。第一个文件是1971年8月14日中发46号文件《关于1971年物价调整方案》。第二个文件是1971年8月21日中发50号文件 《关于继续实行粮食征购任务一定五年的通知》。
这两个文件解决的均是具体问题,大家好通过。从议论、起草到批下来,十几天就办好了。解决按劳分配的文件,因涉及理论问题,就不那么容易通过。华国锋起草了一个文件,针对高积累影响社员收入,提出减少积累增加社员收入;重申坚持按劳分配,按劳动的质量和数量计算报酬;全面发展多种经营,不能乱扣资本主义帽子。
“九一三”事件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原有的政策,开始批“左”,纠正“左”的错误做法。华国锋和国务院的其他负责人积极工作,起草文件,送给*。*很支持,为增加权威性,以中共中央名义,经*批准下发。这就是1971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82号文件《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分配问题的指示》,指示要求解决好六个问题:
(一)正确处理集体积累和社员的分配工作。人民公社应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积累,但也不要一下子积累过多,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增加收入。
(二)认真搞好粮食分配。中央关于继续实行粮食征购任务一定五年的通知,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绝对不可以购过头粮。
(三)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搞好劳动计酬是按劳分配的依据。要注意克服平均主义,应该按照社员的劳动质量和数量,付给合理报酬。学习大寨的劳动管理办法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要总结当地好的经验,坚持那些为群众所欢迎的、简便易行的办法,并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
(四)认真贯彻勤俭办社的方针。
(五)确实解决超支户的问题。有些社队的超支户不少,造成了分配不能兑现。干部要带头偿还欠款。要把高中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机构、队伍和社队财务制度建立和健全起来,做到财务公开、公布账目,经济民主。
(六)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要合理布局农林牧副渔,处理好粮、棉、油、麻、丝、茶、糖、烟、果、药、杂的关系。要划清多种经营同金钱挂帅的界限,不要把党的政策所允许的多种经营当做资本主义去批判。
中共中央的这个文件肯定了国务院前面的两个文件,并坚持按劳分配。这三个文件是“文革”以来第一次纠正农业政策上“左”的错误。这三个文件制止了“文革”以来农村过左政策的进一步发展,对调动农民积极性,稳定农村形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当时中国有8亿人口,7亿是农民,稳定农民,就稳定全国。特别是前两个文件是在“九一三”事件前就公布了,比1975年的整顿还早4年。但是,这段历史并没有引起史学界的重视。
责编:江荣兵
编审:郑国伟
制作:王喻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