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子图片,杏林子简单介绍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6-18 04:28:14

我曾经有幸参加过一次创新课评选活中。在所有的选手中,30号选手的课非常精彩。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9课《生命 生命》,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鼓人眼球的多媒体画面展放、舒缓悠扬、坚定向上、泌人心肺音乐的渲染,禁不住让人从心底升腾起对生命的敬畏,感悟到生命的伟大,整个课堂,始终荡漾着生命的激情……

杏林子图片,杏林子简单介绍(1)

一、新课导入简洁生动,富有感召力

课堂伊始,老师用语言导入新课:“千百年来,人们曾无数次地提出同样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台湾作家杏林子再一次地提出了这个问题,‘生命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杏林子,一起来探索生命的真谛吧!”大屏幕打出课题:“生命生命”师生同读课题。

【评析】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命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因此,导入新课老师没有再拐弯没角,而是开门见山,“人们曾无数次地提出同样一个问题,”随后话锋一转,“台湾作家杏林子再一次地提出了这个问题,”虽然短短几句话,不但明确地点明了将要学习的内容,还引起学生探究“杏林子问题”的*,大屏幕适时推出的课题更增添了课堂的“生命”气息,师生共同大声读题,更是掀起了“生命”的热浪,让课堂洋溢出生命的激情!

课堂导入,一是要点明学习的内容,二是营造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情景氛围,三是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导入的最高境界是激起学生“生命”的激情,让学生情绪昂扬地走进课堂。

这个导入,可以是图片,可以是音乐,可以是视频,可以是游戏,也可以是一段富有感染力的“导语”……采用何种形式,没有一定之规,没有最好,只有适合。一个好的“导入”,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时间,学生的实际,教师的实际来确定。

本节课,老师设计的导语富有感染力,不仅在于语言本身,更与老师的个人素质有关,该老师语音浑厚、圆润,庄重而不干涩,富有磁性,语已尽,音仍绕,直低人的心肺,让人从心底荡漾起一股股生命的热浪……

二、预习展示灵活有效,注重方法引领

预习展示环节共分三步,第一步检查字的读音,第二步让学生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第三步老师指导部分生字的写法。

【评析】这个展示前两步是学生主体,第三步是教师点拨,音、形、义,读、写、记,层层递进,不但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结果,更让学生的识字系统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展示干净利落,教师点拨重点突出。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要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它不仅要求学生学生会读,还要求学生会写,更要培养学生撑握生字识记的方法与规律,在这里,可以说这三步的预习展示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过程。

杏林子图片,杏林子简单介绍(2)

三、以读为本研读课文,让学生的情感自我升华

课文的学习过程有两个大环节组成。一是初读课文,理清脉络。二是研读课文,感悟生命。

在第一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自读课文,通过与小组同学合作,理清课文的主要脉络,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的三件事,由小组代表板书到黑板上: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评析】课文学习中最基本的能力是什么?愚以为是读完一篇文章能知道文中讲了几件事?文章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可是,我们现在不少语文教学却热衷于分析“鱼眼闪着诡异的光”“一片树叶”背后的意义,“天下为什么下起了小雨”,其结果是我们的孩子现在读完了篇文章后如果没有“考题”便不知文章所云。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在三四级段的阅读要求是:“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2.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该节课的教学,就是在让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先理清文章脉络,然后小组合作提炼出课文的“纲要(事件)”,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培养,不但符合课标的要求,更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第二个环节,研读课文。教师对课文的三个主要事件在以读为本的前提下,采用了三种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升华情感。

“飞蛾求生”一节,先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体会,大屏幕上将“挣扎、极力”等重点词句和几个感叹号用红色字体标出,让学生反复试读,体会其涵义和作用,体悟生命的珍贵。

“瓜苗求生”一节,教师先范读,然后学生跟读,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并标出诸如“冒、多么、冲破”重点词语。小组交流其涵义及作用,然后,再着重于这些词语,有感情地朗读文,感知生命顽强。

“静听心跳”一节,教师先出示配有心跳声音的听诊器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心跳,激起生命的共鸣。带着强烈地感情再读课文,去感悟生命的伟大与崇高……

【评析】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不是老师讲出来的,应是学生读出来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得这个道理。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在三四级段的阅读要求是:“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这也就是说,课文教学的根本在于读,这三个环节,遵循课标求,以读为本,通过老师范读、学生个别读,齐读,有感情地读等不同形让学生读出课文的内在涵义。

第一节,学生读,教师点出重点词句,让学生体会,教师在里起一个示范、引领作用;第二节,就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已读,自己找重点词句,自己体悟,第三个环节,多媒体配合,让学生感受“心跳”,引起共鸣,一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活跃了课堂气氛,避免了课堂行进节奏的单调,二是让学生从眼观、耳听、口读、心悟全方位地感知生命,引发学生内心的强烈震撼。三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不断推进,让课堂荡洋起生命的激情。

四、拓展延伸,介绍作者,升华感情

出示作者杏林子图片,介绍作者与生命抗争的壮举。杏林子12岁患病,全身关节硬化,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但是,坚强的杏林子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凭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四十多年里,她在轮椅上创作了80多部文学作品,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

【评析】作者简介一般都是在课文学习之前,但30选手老师却别出心裁地放在课文学习接近尾声的时候,把对作者的简介变成了课文学习的一个延伸,变成了让学生情感升华一个助推器,即让学生了解了作者,又加深了对课文重点“(生命)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的理解,更升华了学生的生命情感,让学生珍爱生命,顽强拼搏,心中升腾起对自己生命责任的庄严!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执教老师这里没有遵循一般的教学顺序,而是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恰当的安排与处理,把作者介绍变成了对课文的拓展延伸,在对教材内容、作者情况进行了充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灵活处理,既使教学程序更加自然顺畅,更又为课文的学习注入了活力,增添了灵气。

五、达标测试与课后作业,让学习像生命一样延伸

达标题目是“让学生试背课文最后一段”课后作业是“让学生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评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有多个,教学内容有多项。所以,所谓“当堂达标”,并非是在课堂上要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都进行检测,所有的目标都要一一测试。实际上,通过预习和课堂教学,很多目标已经完成并测试了,如字词目标,段落划分等,因而不一定在最后非得再重复;有些目标比如情感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的达成的,不宜也不用再多此一举。

所以,我以为,当堂达标应选取本节课中教学重点难点,它即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更应是学习内容的深化。而不应像一些领导所言,一节课40分钟,教师讲35分钟,然后就停下来,出题测试教学的效果,以此来检验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这是把当堂达标绝对化,独立出课堂之外的一种形而上学的教条主义。当堂达标是教学的一个程序,是教学过程的继续,学生只有在完整地经历包括当堂达标环节的整个学习过程后,才是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教师也才是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课后作业,也不应是机械地寻学习内容的重复和强化(比如教师们常布置的字写10遍,词组5个等),而是对课堂学习的延伸。语文新课程标准3、4年级的阅读要求:“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习作要求是:“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本课的“让学生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将学生的学习延续到课后,让学生由读到悟,并将自己的感悟出写出来,这也符合“教材”不过是个例子的观点,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最终从学文到写文,最终脱立教师的呵护与扶持,甩掉课本这个拐棍,做语文的主人,让自己的生命飞扬起来……

杏林子图片,杏林子简单介绍(3)

【总体评价与反思】

1)本节课设计紧扣课程标准,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情和教师个人特长,进行了精巧的设计,教学步骤清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形式多变,有起有伏,富有节奏,让人始终处于一种亢奋、激情状态。

2)以读为本,通过默读、自读、速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有感情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培养了学生的读悟能力。

3)让学生做为课堂的主体,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去表达,去展示。

4)教师主体作用发挥较好,课堂预设充分,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自主、探究的生成时空,但又适时地用恰当地语言引领学生稳步前行,使整个课堂学习紧张而有序,热烈而不乱,紧紧围绕生命的话题激情的开展。

5)媒体作用运用适时恰当。一是生字词中,重点字词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示,课文重点词语和感叹号等也是如此,特别是感受心跳环节的图片和声音营造起一种紧张、真实、感人的“心动”氛围。

有效的课堂不是教师逼迫着学生学,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自我学习。这令想起了人们对金字塔建造的一个猜测:

1560年,有个叫塔.布克的钟表匠,在埃及游历了金字塔后断言:金字塔的建造者,不会是奴隶,应该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金字塔这么旷世浩大的工程,构造得那么精巧,各个环节被衔接得天衣无缝,其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欢快自由人。难以想象,一群充满对抗思想和懈怠行为的人,能让金字塔的巨石之间连一张薄薄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四个多世纪过去了,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通过对吉萨附近近六百处墓葬的发掘考证,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

这对我们教师的启示是,如果让孩子们好好学习,就应让孩子们心情愉悦。我们的课堂要创新、要高效,最根本的就是要让孩子在课堂上荡漾起生命的激情!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