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与人相处,切忌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大谈特谈,而忽略了对方内心的需要,这样的交流既低效又让人心烦。
最近,家里新房装修准备找商家封阳台。
由于新房在20多层,爱人恐高,家里孩子还小,所以封阳台的第一要求是:要有安全感。
在第一个商家那里,了解了半个多小时后,爱人和我都有些不耐烦了。
因为给我们介绍的女孩子,似乎一直没有听明白我们的需求,而是从大部分人所认为的好和不好的角度解说了很多个方案。
可是,哪怕这些方案再美观和实用,价格再合适,终究不是我们需要的那一款。
后来,我们只好委婉拒绝后,找到第二个商家。
与第二个商家的沟通,就顺利了很多。
他们没有先入为主地侃侃而谈,而是在听明白了我们对安全感的需要,设计了一个方案。由于这份方案价格相对过高,他们在点明这点的同时,也拿出了一份被很多用户认可的方案,加以对比。
几经斟酌后,我们打算由这个商家来封闭阳台。
生活中,自己认为的好,不一定是对方认为的好。好和不好,有太多主观性的东西来干扰。
要想听明白对方的意思,真正理解对方内心的需要,一定要放下这种自我判断。
不要去纠正对方所认为的好和不好,只需要完完全全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这样才能真正读懂对方的心,并进行下一步的交流。
04 不论是和非,倾听内心的期盼与人交流时,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往往并不能满足一个人内心的需要,更说不上理解。
卢森堡先生在《非暴力沟通》中,曾提及自己与女儿相处的一个案例。
他的大女儿照着镜子,说:“我丑得跟猪似的。”
卢森堡先生:“你是上帝创造出的全世界最美的人儿。”
卢森堡先生否定了女儿的观点,给了女儿很大的赞美,来安慰她,可是她的女儿并不开心,反而很生气。
女儿气冲冲地跑了出去,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很快,卢森堡先生意识到他忘记了去倾听女儿当时的心声。女儿根本不需要安慰,需要的是理解啊。
而后,他走近女儿的房间,对她说:
“我猜,你需要听的是你对自己的外表有多失望,而不是我的安慰。”
这一次女儿笑了:没错,你总是试图弥补这一切。
在一个人难过或伤心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出于好心,否定对方那些消极的看法,告诉他积极的态度,但这样未必能让对方笑起来。
最好的治愈是,不去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只是要静静感受对方的情绪,并说出对方的需要,这才是最好的理解。
当放下评判,能够做到“与世无争”,才能放下主观的成见,真正做到理解生命。
理解他的忧伤,他的痛苦,他内心的渴望和需要。
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活着的一种通透和智慧。
当每一个灵魂都能得到这样的理解,我相信,爱也会越来越多,世界也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