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
神光熹三代是明朝迅速败亡的关键时期,自从万历年间张居正病故之后,墙倒众人推,其苦心打造“万历中兴”迅速的被浇灭了,取而代之的是宦官当道、国力日衰。
在这种情况下,以顾宪成为首的一批文人志士在无锡重开东林书院,借讲学之机针砭时弊,影响力逐渐增大,进而形成了中国党争史上赫赫有名的“东林党”。
(顾宪成)
明朝的党争不断,尤其在晚明的时候达到了历史顶峰,著名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全都与党争息息相关,东林党人也在明光宗上台后受到了重用,掌握了王朝的政权。
“红丸案”发生后,明光宗驾崩,东林党人又通过“移宫案”帮助明熹宗上位,进而巩固了自身在朝中的话语权,但他们没想到将要遇到了一个更厉害的对手。
二、排除异己党争不断,打击东林征工商税一朝天子一朝臣,明熹宗开始宠幸与自己乳母客氏有染的魏忠贤,很快他晋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后来又提督东厂,此时的魏忠贤已将魏朝、王安等提携过自己的“前辈”全都处理掉了,他在宫中的权势已无人能敌。
(明熹宗)
在宫外,东林党人则视所有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为异党,比如齐党、楚党、宣党、浙党、昆党等,全都受东林党人的打压,这些人也全都以抨击东林为己任。
共同的利益促使这些“异党”被迫向魏忠贤靠拢,久而久之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政治势力,阉党让东林党人遭受到了空前的打击。
“明亡于朋党之争”是有一定道理的,从天启四年开始,魏忠贤一党与东林党人的斗争公开化,但与东林不同,魏忠贤受宠于明熹宗又善于迎合圣意,很快就在斗争中占据了上风。
(东林书院)
凡事都有两面性,在一方面消极,则在另一方面就会呈现出积极的一面,魏忠贤对于东林党的打压是全方位的,其中一条就是向工商业者收税。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始于明朝的江南地区,而东林党人恰好就是代表着江浙商团和地主阶级的利益,强征工商税一方面是出于打击东林党的目的,另一方面则大大增加了明朝政府的国库收入,稳定住了日益凋零的国家财政。
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万历皇帝的“三大征”几乎耗尽了明王朝的财力,天启皇帝痴迷木工不理朝政,纵容党争不断,国库却渐渐的充盈了起来,单从这方面看魏忠贤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