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经济制裁的作用机制对于判断未来中国面临的潜在制裁风险和影响很重要。对制裁机制的研究已有很长历史,不同的机制将产生不同的效果。现有研究认为,制裁的影响渠道主要包括强制与威胁( imposition VS. threat)(Afesorgbor,2019)、制裁风险和贸易不确定性(Golikova和Kuznetsov,2017),文化(Driscoll等,2010)和制度(Jones,2015;Early和Peksen,2020)等软因素也在发挥作用。
强制与威胁机制发现,制裁威胁与实际实施制裁的影响在质和量上都有所不同。实施制裁会导致制裁国和目标国之间的贸易流量减少,而制裁威胁会导致贸易流量增加。威胁的正向影响可能是由于制裁国和目标国的经济代理人在实际实施制裁之前增加贸易储备,以尽量减少未来潜在制裁的不利影响。此外,不同制裁工具的效果也不同。全面经济禁运对制裁国和目标国之间的贸易价格影响最大。削减对外援助也会对援助国和目标国之间的双边贸易产生不利影响。而“聪明”制裁的工具,如资产冻结和旅行禁令,影响则不明显。
制裁风险和贸易不确定性机制认为,在受制裁国家,业绩较好的企业感受到的风险更高,制裁的影响更大,在感受到风险的企业中,创新型企业、更接近技术前沿的企业和更融入全球经济的企业所占比例更大。因此,与周期性的危机不同,周期性危机被认为具有“创造性破坏”效应,清除经济中效率较低的公司,而与制裁相关的风险对于更先进的企业影响更大。
文化因素对于选择经济制裁的选择和结果也很重要。与缺乏文化联系的国家相比,具有重要文化属性的国家不太可能相互实施经济制裁。然而,一旦对文化上相似的国家实施制裁,最有可能成功。
制度机制认为,一方面,目标国重要社会力量自治程度的上升会降低制裁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制裁引起的影子经济活动(也称为非正规经济活动)也会增加制裁成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