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君“诗词杂谈“系列文章第3期:李商隐的《锦瑟》到底想表达什么?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中的巨擘,文坛上把他和李白、李贺并称为唐诗“三李”,和温庭筠、段成式并称为“三才子”,又把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的诗以善用典故、巧于比兴著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但也因他的诗用典含蓄,寄托深远,许多典故晦涩难解,讳莫如深,长期受到人们的曲解。元代诗人由此感慨道“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清代的王渔洋也说“一篇锦瑟解人难”。
李商隐,字义山,河南沁阳人。他出生于没落的贵族世家,十岁丧父,生活贫苦,自幼和寡母相依为命。为了贴补家用,他少年时曾"佣书贩舂",替别人抄书挣钱。
对于这段年少时的贫苦经历,他在《祭裴氏姊文》中自叙道“某年方就傅,家难旋臻,躬奉板舆,以引丹旐。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后来他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十六岁时做了他的幕僚。
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在令狐楚之子令狐绹的帮助下中了进士。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娶了令狐家政敌“李党”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因此被令狐家视为忘恩负义。从此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在晚唐波谲云诡的政治环境中,“左右不逢源、里外不是人”,一生沉郁,最后潦倒而死,年仅四十七岁。
《锦瑟》作为李商隐的代表名作,以含意隐晦、意境朦胧著称,历来被众诗家视为难解的迷诗。从宋朝至今,千载以来,关于《锦瑟》主旨解读的说法不下数十种,众说纷纭,未有定论。其中就有爱情说、悼亡说、怀人说、自伤说、咏物说、政治诗说等诸多说法,俨然成为文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其实不论何种说法,《锦瑟》的意蕴深远、用词典美,不同的人读之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正如作家王蒙所说的“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
从内容上看,《锦瑟》的首尾两联遥相呼应,意思上并不难解。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以“锦瑟”二字起首,瑟为古代一种常见的弦乐器,瑟上绘纹如锦,故称锦瑟。根据《汉书·郊祀志》记载:“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琴,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可见瑟的音色是凄清而哀怨的,诗人在历经半世浮沉后,偶然间鼓动弦琴。琴音凄凉哀怨,如诉如泣,顿时勾起诗人对前尘往事、逝水年华的无线追思,以致诗人反倒要埋怨起锦瑟的无故多弦。
首联若是翻成白话文,大致可以理解为:锦瑟呀,你为何会有五十根弦呢?我弹奏的每弦每节都引起我对已逝年华的追忆。
颔联和颈联的两句之所以难解,是因为诗人用了四个在时空画面上毫无联系的典故,组成一组有象征意韵的物象,并由这种物象折射传达出诗人对社会人生的心灵感悟,形成一组有特殊韵味的心象。
诗人分别用了“庄周梦蝶”、“望帝化鹃”、“鲛人珠泪”和“蓝田玉烟”四个典故。
“庄周梦蝶”的故事人所周知,李商隐化用此典,以庄周自喻,却迷恋"晓梦"(好梦)之虚幻和短暂,使人联想起纳兰性德的“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望帝化鹃”的典故则见于《华阳国志》和《太平御览》中。
相传望帝是西周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有一个叫鳖灵的人因治水有功,受到望帝的重用。后来望帝因为爱上了鳖灵的女人而互起争执,望帝羞愧之下,遂禅位于鳖灵,从此隐居深山,化为杜鹃鸟,暮春啼哭,口中流血,其声哀怨。李商隐化用此典故,表达了他内心的哀怨和悲切,更使整首诗变得缠绵悱恻。
“鲛人珠泪”的典故出自于晋人张华的《博物志》。
据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鲛人泣泪,颗颗成珠,可以想象在月色皎洁的夜晚,诗人泣泪成珠的伤感之情,本该是月满珠圆,却有沧海遗珠之恨。
“蓝田玉烟”的典故中,蓝田本是地名,在今天的陕西省,以盛产美玉出名。日光绚照之时,玉气冉冉上升,远看似有,近看则无,一片缥缈朦胧的景象。唐代的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引戴叔伦的话说道:“诗家不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诗人化用此典,正是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玉上的烟一样,可望而不可即,使人联想起"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
《锦瑟》创作于李商隐逝世前不久,此时的李商隐历经丧妻之痛,仕途沉郁,回首前尘往事,不免怅然若失。《锦瑟》实际上是他晚年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次大总结,不只是单纯的爱情诗或者悼亡诗。
它的情感丰富,意蕴深远之处使每个人都心有戚戚焉,找到共鸣之处。因此虽用典晦涩,却能流传千古。
此文为煮酒君“诗词杂谈“系列文章第3期,头条号独家文章,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