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务虚会”“动员会”。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气概,强力推进“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等系列具体的变法举措。
然而,由于政见不同,王安石的一些好友如司马光、师长如欧阳修、文友如苏轼,还有几位元老重臣,甚至两个弟弟,都站在他的对立面反对变法,有的还成了政敌。被后人称为“拗相公”的王安石,尽管胸怀新政理想,大刀阔斧推行新法取得成效,四年后却也身心疲惫,六次请辞相位。公元1074年农历四月,王安石被罢免宰相,任江宁知府。
十个月过去,王安石又在赴任宰相途中,泊船瓜洲。
月光洒满江面,微波粼粼。长江对岸京口(今镇江)的西津渡,桅杆成排,灯光隐隐。扬州的瓜洲渡与京口的西津渡,一水两岸,一眼相望。
伫立船头的王安石,看到两个渡口离江宁如此之近,不免生出对钟山的眷恋之情。此行赴京再就相位,又可一展变法宏图,却又不知会遇什么样的风雨。这轮明月,还能照着我回归江宁吗?想到这些,激情和伤感在王安石胸中涌动,生出一股诗意,挥笔写就《泊船瓜洲》。
据说,诗中“绿”字,为改动“到”“过”“入”“满”等十多字后,最终确定。诗尾一个“还”字,更显诗人此时心境。
果然,一年八个月之后,王安石再次辞去宰相职位(史称“第二次罢相”),回归江宁隐居,直至66岁终老。
在“一水亭”,我们反复吟咏石碑上的诗作。忽然发现,石碑顶为尖角棱形。或许,这棱顶石碑,象征着王安石有棱有角、刚强不挠的性格,象征着王安石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勇气!
运河长江,交汇奔流。瓜洲古渡,千年守候。游人们走近“一水亭”,感受更深情的,是“春风”,是“明月”。
那季“春风”,吹绿的是出发时的梦想跃动;那轮“明月”,照亮的是归来时的从容恬静。
文/图 马栏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