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长征路,一群长征人。”当我读完王树增先生的《长征》,“不知那年长征苦,却只道那蔷薇香。”便是我最大的感慨。
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80多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这本书以长征为主题,记录了因战略失误而被迫踏上漫漫长征路的红军。他们踏过草原越过雪山,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什么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精神高精神高地,其纪念价值与力量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减。”长征精神,是过草地时为保留沉入泥沼的文件箱而献出自己年仅18岁的生命;长征精神,是爬雪山过草地时,老班长将鱼肉分给年轻的战士吃,自己却躲在背后啃鱼刺吃草;长征精神,是“誓死不回头的”25军女护士“七仙女”唱着红歌对抗缺医少药、饥寒交迫的困境;长征精神,是屹立在枪林弹雨和雪山草地间,那打不碎、嚼不烂的硬骨头精神!
巍巍中华,漫漫长河,伟大党史,辉同日月。长征的路程,险象迭出而又绝处逢生,“山重水复疑无路”而又“柳暗花明又一村”,悲痛欲绝而又欣喜若狂。于是,穿过战火的硝烟,我们清晰地看到了那一双双面对风刀霜剑和激烈炮火依然刚毅坚定的眼,看到了那一个个视死如归,面对残肢断体依然前仆后继的决绝背影。长征路上,红军战士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险峰,长征开辟出的每一条路,都烙印着他们踏实前行的足迹。那是金沙江畔潮打不掉的脚印,里面写着“不破楼兰终不还”;那是大渡桥头锈染不朽的脚印,里面写着“死节从来岂顾勋”;那是岷山峰顶雪埋不没的脚印,里面写着“留取丹心照汗青”。
那一年,漫漫征程,西风啸赤旗;那一年,铮铮铁骨,寒冰凌碧波。那些赤心赴路、碧血染途的红军将士以理想之眼和踏实之脚穿越荆棘,慨然前行,终令希望存续,火种不灭。看今朝,属于我们的新时代长征路已在前方绵延。先人前仆后继,今人继往开来,一代代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艰难困苦中探索前路,在披荆斩棘下开拓事业,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我们将带着长征精神之魂,昂首向前,去走向那未知而迷人的星辰大海,狂风怒涛。
目视星空足踏地,道阻且长吾共征。吾辈青年正值朝气蓬勃,当时刻摒弃懒惰度日,停滞不前的陋习,抛弃妄自菲薄,过分消极的心态。在面对艰难坎坷之时保持“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乐观之心;在新长征路上秉持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在前进路上常怀“我自岿然不动”的决心;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的奉献精神,浮舟沧海,立马昆仑,不负时代,去拥抱属于我们的星辰大海。
作者:张梓凌,桓台县实验学校八年级(9)班学生
指导教师:金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