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怎么理解,谈谈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理解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6-25 02:18:17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怎么理解,谈谈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理解(1)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怎么理解,谈谈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理解(2)

撰文/王恒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生活里,我们常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某一事态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故,而是经过长期酝酿的结果。从表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水结成三尺厚的冰(泛指比较厚的冰),不是由于一天的寒冷所致。

那为什么要选择水结成一定厚度的冰,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日,来说明某一事态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酝酿过程呢?这一切还要从水变成冰的物理特性说起。

水在4°C密度最大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物体都是热胀冷缩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温度降低,体积缩小。但是水的脾气很怪,它在一定范围内不受这个规律的约束。固态的冰和4℃以上的液态水,遵从一般规律,是热胀冷缩的。而水在4~0℃时,就一反常态,不是热胀冷缩了,而是冷胀热缩了。所以水在4℃时,密度最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怎么理解,谈谈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理解(3)

大多数液体凝固时体积都要缩小,也就是说物体的密度增大,这是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时的一般规律。但是水却恰恰相反,当0℃的水变成0℃冰时,它的体积却胀大了约1/10,所以冰能浮在水上面。

反常膨胀

物质密度由物质内分子间距决定。分子间距越大,物质密度越小;分子间距越小,物质密度越大。经研究发现,在水和冰的结构中,存在着一种非常特殊的化学键———氢键,这是一般晶体所没有的。在冰中的每个H₂O分子都通过氢键与周围四个H₂O分子结合在一起,边缘的H₂O分子同样与其他H₂O分子结合形成立体结构。这种多分子组成的立体结构是四面体结构,所占空间较大,分子间不是密排而是镂空结构。

在冰的结构中,H₂O分子有着规则的排列,形成空旷的镂空结构,原子间存在着较大的空隙。当0℃的冰晶继续被加热时,冰晶体中的部分原子的无规则热振动动能足以破坏氢键,使部分氢键断裂。原来的空旷结构逐渐瓦解成线度小的水分子集团,水分子集团间的距离明显变小。

0℃的冰融化为0℃水时,近15%的氢键被破坏,H₂O具有了流动性,固态转化为液态,由于水分子集团间的杂乱排列,且集团间距离明显减小,使得水的密度比冰要大,在0℃时,密度有一个突变而这时水中仍有大部分的氢键存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怎么理解,谈谈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理解(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