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生于日本大阪,不久返台,后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1948年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1953年开始文艺创作。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有散文集《窗》《芸窗夜读》,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等多部书出版。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本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本文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我们从作者为这部小说所写的序言中可以了解写作背景: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由此可知,作者是以童年生活为原型写成这部自传体小说的,其目的是以此来回忆童年生活,展示自己童年时走向成熟的足迹。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她曾这样评价自己在台北写就的这部作品:“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城南旧事》简介: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知识积累
1.油鞋:一种涂上桐油,下雨天穿着的鞋。
2.油纸伞:一种用涂上桐油的纸做伞面的雨伞。
3.挪(nuó)窝儿: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这里指起床。
4.鸡毛掸(dǎn)子:用鸡毛绑成的清除灰尘的用具。
5.咻咻(xiū):模拟挥舞鞭子时发出的声响。
6.玉簪(zān)花:一种庭园观赏植物,花白色,芳香。
7.麻渣(zhā):芝麻、亚麻等种子榨油后留下的渣滓,可以做肥料。
8.骊(lí)歌:告别的歌。
9.四眼狗:对戴眼镜的人的戏称,这里指代英子叫的德先叔,北京大学学生,当时的进步青年。
10.衣襟(jīn)
11.肿胀(zhǒng zhàng)
12.叮嘱(dīng zhǔ)
13.扎(zā)辫子
14.懒惰(1ǎn duò)
15.挨(ái)打
16.撩(1iāo)起
17.铁栅(zhà)栏
18.廊檐(1áng yán)
19.抡(lūn)
20.徘徊(pái huái)
21.花圃(pǔ)
22.抽屉(tì)
23.蒲(pú)公英
考题例析
1.(2015•江苏苏州中考)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
穿过狭窄幽深的小巷,进入保圣寺,豁然开朗……前面是“清风亭”,我常为这样雅至的文字叫好,我仿佛因此触摸到那个座落在水乡泽国的江南古镇的灵魂。眼前那颗千年银杏,枝叶窸窣,像是在细说往夕岁月的芬芳……
2.(2015•天津中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毕业前夕,在某班举行的班会上,班长张林真诚地对大家说:“感谢同学们几年来对我的包容和支持。”接着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同学们也纷纷发言。因病请长假的刘楠激动地对班长说:“____________”家境困难的李霞动情地说:“____________”“学霸”王磊诙谐地说:“____________”随后,同学们互赠留言,把班会推向高潮。
①头儿,到了高中,咱俩还可以继续PK呦!
②谢谢你帮我补课,这么多天来你辛苦了!
③班长,你组织的‘真情援助’活动真是雪中送炭,这份爱心我会记在心里。
A.213 B.321 C.231 D.312
解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作答时仔细辨析文段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字义词义辨析判断。“至”是“到”的含义,“致”有“情趣”的意思;“座”为名词,“坐”是动词,“坐落”为动词性;植物类的量词是“棵”;“夕”与一天的时间有关,指傍晚,“昔”与岁月有关,指过去的日子。答案是:至-致;座-坐;颗-棵;夕-昔
2.本题考查口语交际。答案是C。刘楠因病请长假,所以感谢班长帮忙补课;李霞因家境困难,所以感谢班长组织的“真情援助”活动;王磊是学霸,所以要与班长继续较量学习。口语交际要注意对象和场合,用语要文明得体,清楚连贯,不能答非所问。
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课文通过对爸爸逼“我”上学、到学校给“我”送衣服、非常爱花、鼓励“我”独自去寄钱等往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严厉而又慈爱的父亲形象,表现了父亲急切地希望女儿能尽快坚强起来,成熟起来的愿望。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挚爱,失去父亲的痛苦及自己的成长。
理清结构
写作特色
1.双线并行的结构。
本文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参加毕业典礼”,一条是“回忆往事”。本文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另一种说法:本文的两条线索是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这两条线索中,前者应是主线,因为作品所要刻画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是起主导作用的。而后者则是副线,是为情节的发展有序而设置的,它对主线只是起着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然而这两条线索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
两种说法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2.别致生动的插叙。
文章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但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1)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
(2)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
(3)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
(4)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又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
(5)最后写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3.象征手法的运用。
课文中,作者赋予“花儿”以特殊的意义,它不只指爸爸所种的花儿,而且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花儿其实是爸爸的象征,花儿开得挺旺,是爸爸身体健康的象征,“爸爸的花儿落了”,则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4.文中处处有伏笔。
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如:
(1)文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爸爸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
(2)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
(3)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
(4)“我”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5.朴实而蕴藏深情的语言。
如文章末尾,写“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无比朴实的语言既写出“我”内心的悲伤,又表现出自己的成熟与坚强。文中有很多爸爸嘱咐英子的话,看似平常,实则蕴含丰富。如爸爸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这句话是爸爸病危时对女儿的谆谆告诫:要坚强,要勇敢地面对生活。它饱含着父亲对女儿的殷殷希望与深深的爱。文中有些语言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如“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看那垂落的夹竹桃”,这些句子在描写花景的同时,实际上也以花的凋落来暗示爸爸生命的结束。文中还有很多地方用伏笔来暗示爸爸的身体状况,如“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暗示了父亲的病危。这样的语言使文意表达更含蓄,读来也更加哀婉动人。
把握重点
1.文章为什么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文中很多地方写到花,怎么理解“花”在构思全文时所起的作用?
语带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败落,二是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去世。
文中很多地方写到花,一方面,作者以花作为线索贯穿始末。小说开头写“我”衣襟上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别上的夹竹桃花,由此引起对爸爸的回忆;小说中间由“今年石榴花开得没有那么红,那么大”引出爸爸的得病;由“爸爸是多么喜欢花”引出对爸爸爱花的种种表现的叙写。小说的末尾写“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的夹竹桃,写“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引出家庭变故。另一方面,“花”在小说里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它是爸爸的象征。当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很旺;而爸爸辞世时,花儿凋落了。它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更具内涵。此外,文中还借花的柔性来调和爸爸性格中的刚性,使爸爸在严厉中又流露出慈爱的一面,丰富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爸爸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从文中找出表现英子成长的事情或句子。
爸爸表面上是很严厉,但实际上却充满着爱心。他时时盼望着女儿长大,鼓励女儿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他很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后,便急得吐血了。他也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爸爸对成长的影响:历练中培养不怕困难、敢闯敢练的坚强性格;对自己负责;敢于承担家庭责任的品质。
英子的具体表现:学习非常用功,被选做代表为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辞;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挨打后从不迟到;硬着头皮完成了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这件事;听闻爸爸去世而处乱不惊从容面对……
3.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你能找出这些伏笔并做些分析吗?
文中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如文章开头“我”回忆前一天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这里“没有爸爸”一语双关,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这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清楚,知道他即将去世,心中很悲痛。而毕业典礼结束后,“我”“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其实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文章末尾写“我”进家门以后看到的“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以花喻人,运用伏笔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4.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5.文章巧用插叙,插叙这些事分别有什么用?
(1)毕业典礼的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病重的爸爸的情形。引出六年前爸爸要求我成为优秀生的事,写出爸爸对我的鼓励支持作用。推动情节发展,叮嘱我别迟到,引出六年前因偷懒而迟到的往事。插叙中又有插叙。
(2)插叙六年前因下雨不愿上学,赖床不起受到爸爸的惩罚以及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表现父亲对我的严厉管教,让我茁壮成长:懂得怎样上学,怎样克服困难,怎样关心别人等。
(3)插叙爸爸非常喜欢花,表现爸爸爱花,喜欢种花,爱生活,爱孩子。
(4)插叙回忆起常有人要我做大人,推动情节发展。一方面他们都知道“爸爸”的身体不好,有对我们这一家人的担忧,另外更多的是对我寄予无限希望,希望我能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承担起家庭责任。
(5)插叙爸爸让“我”到东交民巷给在日本的陈叔叔汇款,表现爸爸对我精心培养,让我坚强自立,很好地推出文章的中心。
总之,插叙的使用,不仅充实了文章的内容,更写出了爸爸对我的精心教育培养,让我真正长大;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感激,很好地突出文章的主题;同时还让文章跌宕起伏,摇曳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