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文字作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就详细的指出了每个节气有三候,其中分别都是以五天为一候,这样就能更精准的反应了各节气中物候和气候的变化。
而在夏至节气也有三候,分别是“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估计很多人都有听说过半夏,但却不知道它是什么。
实际上半夏是在农村很常见的植物,估计很多人见过却不认识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半夏这种很有意思的植物,看看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植物半夏的小简介
对于半夏这种植物,农民朋友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因为它常生长在庄稼地里,有些农民会把它当杂草铲除了,也有些农民还专门挖它来卖钱。
小编在童年的时候就曾跟随着大人去地里挖半夏,然后拿到集市卖掉换来的零花钱买冰棍或者是文具。
半夏是来自天南星科半夏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说它很有意思,是在于它长得非常有特点,这种植物的茎干直立,非常的细长,叶柄长15~20厘米,有时候在叶柄上还能看到有株芽。
而且只在顶部的时候有叶子,多数是2-5枚,有的也仅有1枚。而它底下的根茎是圆球形的,细小如同缩小版的芋头。
而且之所以它有半夏这个名字,是因为古人发现一般到了仲夏的时候就能采挖它地下的块茎了,而这个时候夏天也已经过了一半,所以称之为半夏。
这种植物在我国的分布非常广,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而且它作为一种浅根性的植物,对生长环境也不挑剔,既能生长在庄稼地里,也能在山坡、溪边、草丛和林下等地方生长,因为它具有明显的杂草性,常常与其他喜阴湿的植物群伴生。
长得小巧可爱,但却全株都有毒
半夏和其他植物相比,特点是非常明显的,基本上见过一次就能过目不忘了。在过去很多的农民常在夏季的时候去采挖它,就是拿它来卖钱,因为半夏也是一种传统的常用中药材。
在我国很多的医学典籍中都有对半夏的记载,其中最早始见于《礼记·月令》。而用半夏入药的话,迄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入药最早见距今2100年历史的医方《五十二病方》中,处方用名为冶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半夏虽然长得小巧可爱,但它却是一种全株都有毒的植物,毕竟它是来自著名的毒物家族——天南星科。尤其是它地下的块茎毒性是最强的,如果误食的话轻则口舌麻木,严重的则可能危及生命。
小编在小的时候就跟着父母去山里采挖半夏了,当时的才几毛钱一斤。父母就曾多次叮嘱这种东西是有毒的,千万不能食用。但是小孩子就是调皮,喜欢跟父母反着来。有一次真的偷吃了一个半夏,发现才咬一口就感觉口舌发麻十分难受。后来就再也不敢吃它了。
而半夏虽然有毒但是却能入药,主要原因在于入药之前是要经过炮制的,这样就能大大降低它的毒性。
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也有对半夏这种药材的记载:半夏能主痰饮及腹胀者,为其体滑而味辛而性温也。涎滑能润,辛温能散亦能润,故行湿而通大便,利窍而泄小便。
而且现代研究也证实了,半夏这种植物的药用价值很高,从治疗咳嗽到利便都是有着不错的效果。在过去缺医少药的时代,半夏就是很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它曾帮助了很多人解决了大麻烦。
其实在几十年前,半夏基本都是以野生的为主,而由于它的市场需求量也大,所以每年到了夏季都有人到农村去收购,很多的农民纷纷进山去采挖,然后拿来卖钱补贴家用。
但是在进入到2000年以后,半夏的人工种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其种植面积也在不断的扩大,这样种植的半夏产量更高,人工成本也大大降低了,于是也就很少人去农村收购了,基本都是以种植为主了。因此如今也就没人去农村收购半夏了,它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杂草,常被农民铲除掉了。
你们认识半夏吗?如果是入药的话,大家可要遵守专业人士的建议,并且要谨记它是有毒的植物,是不能直接入药的哦,这一点一定要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