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肖春生为首的大院子弟,与齐天为首的胡同顽主混混发生矛盾冲突的导火索,是“飞帽子”事件。
作为七八十年代北京的经典场景,《梦中的那片海》以飞帽子开头,精准地抓住时代和地域特征,使人顿时身临其境。
七八十年代的北京城里,冬季潮品莫过于一顶羊剪绒帽子。所谓羊剪绒,就是羊绒被剪了一刀用做他途后剩下的皮毛一体。用这种面料做成帽子,天然,保暖,质感,高级,漂亮。当然,羊剪绒帽子也根据整块儿或者边角料皮子的区别,有等级之分。好的羊剪绒帽子都需要纯手工缝制,自然价格不菲,需要花费30元左右。而当时北京人均工资大致在20到40元间波动。
在那个年月,羊剪绒帽子是北京青年的时尚单品,“重型装备”,大院子弟的标配。肖春生为首的大院子弟,基本人手一顶羊剪绒帽子。陈宏军家境不好,估计攒了好久,才买入一顶羊剪绒帽子。所以第一集开始,他小心翼翼地对待,时不时地触碰,戴着新帽子去滑冰,隐藏不住地嘚瑟骄傲。后来梁冬为了调节双方矛盾,想要把自己的旧剪绒帽子赔给宏军,了结恩怨。虽然旧,可那是“雪中笑”,帽子中的LV,所以也算是给足了脸面。
高昂的价格自然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于是出现了“仿品”,栽绒帽子。尽管造型类似,但人造毛的质地,粗糙的做工,低廉的价格,一眼便可识别。栽绒帽子是很多胡同子弟,普通百姓的首选。郭黑子一帮胡同混混便戴着栽绒帽。唯独齐天头上是剪绒帽,宣告自己与众不同的老大地位。
此外,帽子的戴法也明示着不同的人群,以及不同的风尚。
肖春生等大院子弟总是将帽耳上翻到帽顶,并系紧扣牢,这种戴法时尚讲究,是对美的诉求。
齐天,郭黑子,李上游等人,总将帽耳上翻,却不系扣,让两只帽耳随意翘起晃动,表明自己的个性,突出不好惹的混混形象。
出于对时尚单品——羊剪绒帽子的渴望,“飞帽子”大行其道。飞帽子,即抢帽子。大街上,胡同口儿,什刹海冰场,都是飞帽子的重灾区。骑着自行车从你身后飞快顺走帽子,或在冰场上凭借高超的技术滑过你身边,把帽子“飞”走,都是常有的事儿。陈宏军的帽子就这样被混混“飞”走了。
发生在什刹海冰场上的“飞帽子”事件,可谓是典型场景中的典型事件,不仅京味儿十足,年代感满满,还引入了大院子弟和胡同后代们的恩怨纠葛。
导演和编剧的细腻巧思,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