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缘何读书?
年轻人靠读书得以考取功名,获得扭转命运的黄金钥匙。中年人通过读书,可以增长智慧,开拓眼界,赚取更多的财富。
快节奏的今天,我们大多数都是匆匆赶路的人。人走得越匆忙,读书的目的性自然也随之更加明显。
相比于散文集,诗集,人们更倾向于廉价易得,“见效快”的成功学书籍。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然而今天,我想给你别样的解答,抛却功名利益,读书最大的好处是让人灵魂富有闪闪发光,让人如玉般温润美丽。
千年前的苏轼曾在诗中写下:“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一个人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时,不需要刻意过分的装扮,也会由内而外产生一种独有的高雅气质。
这句千古名句被人们牢记,可知道上句的人却寥寥无几。一如世人不停读书,可仍能记得最初为何读书的人却寥寥无几。
也许,苏轼的这首诗能给你解答困惑,抚平你内心的不安与焦虑。
《和董传留别》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苏轼一生交友无数,他自称“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苏轼的交友之道令人钦佩,他也因此交友遍天下。
诗题中的董传正是苏轼在陕西凤翔任通判时,结交的好友。
当时的董传是个贫困的书生,但苏轼很看重他,认为他一定能考取功名。
在苏轼的鼓励下,董传决定前往长安为科考做准备。
1064年12月,苏轼罢官凤翔,改赴汴京任职,在途经长安时,他特意看望了这位旧友。当时的董传还没有考得功名,依旧家徒四壁。
苏轼见董传虽衣着朴素,但志气昂扬,心中感慨万千,临别将这首诗赠予董传,希望他坚持自己的志向,并提前预祝他皇榜得中。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诗一开端,就吟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经典地阐释了读书与个人修养之间的关系。
董传家境贫寒,一直穿着粗丝织布裁成的衣服,可他因满腹诗书,而风神秀朗,意气轩昂。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颈联赞美了董传追求上进的优秀品质,且强调董传并非执着于功名,只是厌烦了陪着乡亲一起嚼菜叶的日子,也想和年轻的举子一样,进京城见个世面。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苏轼已预见董传高中榜首时的情形。因为贫穷,中举之后你也许不能像孟郊一样“春风得意”,骑马观花,但会有无数的“择婿车”为你而来,令你眼花缭乱。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这两句诗承接上两句,继续对董传给予鼓励,希冀董传能够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扬眉吐气,以夸世俗。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你的名字。
整首诗不为大众所熟知,但“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脍炙人口,广为传颂。也许是因为,这句诗道出了读书的真正意义。
读书不仅仅是寒门子弟扣响命运之门的敲门砖,也可以是寻常人颐养性情,充实内心的桃源净地。
人生,远不止一场科考,而是一场终身的修行。
天赋不同,也许读书无法改变所有人的命运,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无法企及苏轼的高度。
也许读书不能让你快速升官发财,也不能为你带来好运。
但请相信:凡是微光,所向皆是星河。
没有一本书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你表现得更出色。
只要多给自己一点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它会一点一滴地滋养你、改变你,让你收获更好的自己。
来源:微信公众号“品读诗词歌赋”
作者:向小园
编辑: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