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规则意识重点是建立规则感。
培养孩子的“四感”,安全感、亲密感、成就感、规则感,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目标,孩子“四感”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成长过程中养成的个性特质和获得幸福的能力。而一个孩子是否守规矩就是依赖规则感的培养。规则感,就是道德规范认同下的自我控制。是孩子们自主调节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它能帮助孩子们抵制诱惑,延缓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
我们给孩子建立的各种规则,不单单是纸上的条条框框,我们最终目的都是想让孩子在心里建立起应该遵守的规则,实现自我监督。
制定规则,逐步内化。
我们之前一直认为立规矩就是制定规则,其实制定一个合理和实行的规则只是第一步。制定规则的目标并不是真的如同制定法律般严肃严谨,也不一定违反了一定要有惩罚,而是将使用电子产品的“底线”明确出来。一天只能玩30分钟手机,一周只能看2小时电视,这些都是明确的底线,定义了超出这些时长的额外使用都是“不合理的”,有了明确的规定,才利于将纸面上的规则内化。
至于多少时间的使用是“合理的”,可以通过开家庭会议的方式,和孩子充分沟通,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让孩子也参与到规则制定中,充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参与规则制定的过程有利于规则感的建立。
以身作则,榜样引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我们要以身作则,不能在孩子面前毫无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或是沉迷其他事物。倘若我们都没办法做到自制自控,那么对于孩子的劝说又有什么用呢?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也必须遵从和孩子同等的规则,比谁用手机的时间更少,而是需要表现出家长自己的规则感。做事有计划,自律能力强,答应孩子的事情说到做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就是最好的教育。相信孩子就会不自觉地,自然而然地被我们身上的规则感吸引,逐步建立自己的规则。
充分信赖,改变认知!
一个人拥有的控制信念被认为和实际拥有的控制一样重要。孩子能相信自己的自控能力,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所以我们要从盯着孩子有没有遵守规则转变到欣赏每一次孩子成功自控的经历上来。一味地批评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自信,积极情绪体验在行为控制中起到促进作用,因未遵守规则所导致的不良情绪体验,可能会使孩子陷入“失控感”中而丧失自我控制能力。
在电子产品管理中,我们作为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的自控能力,只有我们自己相信了,孩子才会被我们打动,相信自己。我们可以减少惩罚甚至不去计较孩子过度玩手机的情形,而是去记哪一天孩子遵守了规则,或者成功缩短了玩手机的时长,并及时予以鼓励“你做到了!你是有自制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