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山上的气候变化,比之平原地区要复杂一些。所以,唐代诗人许浑就用“山雨欲来风满楼”来概括“山雨”的特点。俗话说,“雨是大自然的精灵”,而“山雨”则是雨中的精灵。它调皮活泼,像个小孩子;它变化多端,像个魔法师;“山雨”,总有那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1.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翁卷宋代诗人翁卷的诗,擅长白描。笔下的风光,就像一幅水墨山水画一样。比如,他在《乡村四月》中是这样写的,“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首《山雨·一夜满林星月白》,也是他的代表作,体现了他一贯的诗风:
一夜满林星月白,且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一夜满林星月白,且无云气亦无雷”,我所在的山区,一晚上都是整个林子,满是星月,夜暮如白昼;既没有乌云,连雾气也没有,更没有闪电和雷声。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天亮了,忽然看见小溪流水湍急,一开始比较纳闷,细想一下,知道是其他的山风下过大的山雨了。
一句,“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可见“山雨”之调皮活泼,它在另一座山峰下,或者在一般山峰下,让身处“山雨”之外的诗人毫无感觉,却又以“溪流急”来宣告它的存在,特别有意思。
2. 连夜深山雨,春光应未多,恽南田这首清代诗人恽南田的《晓起·连夜深山雨》,描写了一场调皮的“山雨”,送走了春天的故事。易安居士在《如梦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春夜的一场雨,导致的是“绿肥红瘦”,而暮春夜晚的一场“山雨”,则导致的是“绿肥红无”:
连夜深山雨,春光应未多。
晓看洲上草,绿到洞庭波。
晓看洲上草,绿到洞庭波
“连夜深山雨”,由于连夜的深山大雨,诗人对于春归是有预感的,他说,“春光应未多”,现在春天应该归去了,春光也所剩无几了。
“晓看洲上草,绿到洞庭波”,早上起来看绿洲上的青草,只见青草一片绿油油,从洲上一直绿到洞庭湖上的波涛。
一句,“晓看洲上草,绿到洞庭波”,暮春的一场“山雨”,像魔术师一样,让天地之间只有翠绿的青草,已经春去夏来了。
3. 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裴迪唐代诗人裴迪是一位隐士,他和大诗人王维都隐居在惘川。他们都写了很多关于惘川的诗作。王维的诗,多富有禅意,而裴迪的诗,则充满了惬意。这首裴迪的《宫槐陌·门前宫槐陌》,就是其中的代表:
门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
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
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
“门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欹湖”,之所以有这么个怪名字,是因为湖底一边高,一边低,倾斜不平,所以得名“欹湖”。我隐居惘川的房子,门前有个两旁都种了宫槐的陌路,那是通往欹湖的小道。
“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秋天来了,惘川的山雨也多了起来,这条宫槐陌上,洒满了槐树的落叶,充满了秋天的味道,连绵的山雨,让这条道上的落叶也来不及及时打扫,但谁有在乎呢?
一句,“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就像《西游记》里说的,“山中无日历,寒尽不知年”,夏去秋来了,但落叶也无人管,隐居生活,要的就是自由自在,谁在乎时间呢?
4. 竹鸡啼处一声声,山雨来时郎欲行,丁鹤年这首元代诗人丁鹤年的《竹枝词·竹鸡啼处一声声》,把“山雨”写得非常活泼,也写得非常应景,比喻非常恰当好处:
竹鸡啼处一声声,山雨来时郎欲行。
蜀天恰似离人眼,十日都无一日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