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以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桥》这篇课文就是一篇小说,我们在阅读时要试着领悟作者的谋篇布局、人物刻画和环境描写,感受小说中设置悬念的写法的表达效果。
一、生字预习
【咆】páo (咆哮)字义:猛兽怒吼。比喻江河奔腾轰鸣或人暴怒叫喊。
【哮】xiào (咆哮)(哮喘)字义:吼叫
【嗓】sǎng (嗓子)(嗓门)(嗓音)字义:①喉咙②发音器官的声带及发出的声音
【淌】tǎng(流淌)(淌汗)(淌眼泪)字义:流
【哑】yǎ (哑巴)(沙哑)(哑口无言)字义:①嗓子干涩发音困难或不清楚。②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不能说话。③无声的。
【揪】jiū (揪心)(揪断)(揪扯)字义:用手抓住或拉住。
【呻】shēn(*)字义:哼哼,病痛时发出的声音。
【废】fèi (废物)(废除)(残废)字义:①停止,放弃,引申为失去效用的,没有用的。②荒芜,衰败。③ 残疾。
二、词语解释
【咆哮】形容洪水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
【势不可当】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狞笑】凶恶地笑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三、近义词 咆哮—怒吼 拥戴—拥护 沙哑—嘶哑 放肆—任意
惊慌—惊恐 祭奠—祭拜 吞没—淹没 势不可当—锐不可当
四、反义词 咆哮—低语 拥戴—唾弃 沙哑—清脆 放肆—拘谨
惊慌—镇定 逼近—远离 痛苦—舒服 势不可当—强弩之末
五、要求会写的词语:咆哮 嗓子 流淌 沙哑 揪心 *
废话 惊慌 拥戴 吞没 党员 猛然 搀扶 跌跌撞撞
六、课文内容预习导读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主要写了黎明的时候,山洪爆发,全村一百多号人惊慌失措,奔向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第1自然段,点明时间和事件的起因,为下文事件的发生做好了铺垫。“像泼。像倒”形象地描述出了雨水之大和来势之猛的动态画面。
第2自然段,把咆哮的山洪比作受惊的野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洪来势凶猛、不可阻挡的气势。“咆哮”“势不可当”这两个词语表现了山洪爆发时的险峻的形势,为后文突出人物的表现和形象做了铺垫。
第3—6自然段,“跳舞”“狞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水疯狂肆虐的形象。“只有”强调了窄窄的木桥成为人们逃生的唯一之路,为后文人们排队过桥做了铺垫。“跌跌撞撞”“拥”写出了人们惊慌逃命的狼狈样子和混乱的场面,表现了人们对生的渴望。
第二部分(第7—23自然段)写德高望重的老汉(老支书)临危不乱,指挥大家安全过桥,最后以身殉职。
第一层(7—13自然段)写在危急关头,老汉先人后己,组织人们撤离。
第二层(14—23自然段)写桥塌了,老汉和小伙子双双遇难。
第7自然段,过渡段,写老汉站在木桥前等着人们。老汉先于人们来到木桥前,却没有立即逃生,为下文指挥人们撤离做铺垫。“拥戴”和第9自然段的“望”说明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重要,让人们信服,关键时刻是人们的主心骨。
第8自然段,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镇定,与人们的惊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又体现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一座让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第10自然段,语言描写,老汉的声音虽然沙哑,但是传来的声音却像大山一样坚定,铿锵有力。老汉让党员排在后边,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体现了老汉是一位一心为群众,有着崇高品质的共产党员。
第11自然段,语言描写,部分党员有异议,在关键时刻,有的党员忘记了作为共产党员的使命。第12自然段,神态、语言描写,这是最关键时刻的发声,形成了一种震慑力。
第14自然段“蹿”写出了水上涨得迅速。“放肆”“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洪水疯狂肆虐的形象。这三个词说明水位不断上升,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洪水随时都有可能吞噬人们的生命。
第15自然段:动作、语言描写,把老汉比作豹子,突出了老汉的愤怒之情。从后文了解到小伙子和老汉的关系后,更能理解老汉的动作和语言体现了他不徇私情,同时也说明老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有着崇高的思想和觉悟。
第17自然段,“发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和人们的重压下快要断裂的情景,也为下文写桥塌人亡埋下了伏笔。
第20自然段,语言、动作描写,老汉把生的希望给了小伙子。这一段与第15自然段相比老汉对待小伙子的态度截然不同,人们都安全过桥后,在千钧一发的时刻,老汉想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表现出的是一个父亲的伟大父爱。
第22自然段,老汉想说的话很多,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作为一个父亲,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活下来。洪水吞没了老汉的身躯,但是却永远吞没不了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精神。
第23自然段,环境描写,衬托出此时人们悲戚的心情。
第三部分(第24—27自然段)写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揭开悬念,揭示了小伙子和老汉的父子关系。
【主题思想】本文记叙了一位党支部*在洪水到来时,沉着镇定地指挥人们撤离,把生的希望留给人们,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老支书在危难面前舍己为人、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