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草烟藏虎,高松月照雕。
——唐·贾岛《寄龙池寺贞空二上人》
由于老虎威武凶猛,一些神仙还将它选为坐骑。据古籍记载西王母的使者兼坐骑就是老虎。道教的开山鼻祖张天师的坐骑也是老虎。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里财神赵公明的坐骑是黑虎,申公豹的坐骑是白额虎。
何如猛虎深山里,一啸风生百兽寒。
——钱一飞《骐骥》
文学语言上也渗透着颇有意趣的虎文化。传说明代才子唐伯虎,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寅时,所以上应星宿,富有才华。
“虎行雪地梅花五,鹤立霜田竹叶三”(古联语)。
梅花的形状恰如老虎在雪地行走时留下的迹印,梅花五瓣,寓梅开五福。
王安石前往京城参加会试时,凭“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应对“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成功抱得美人归。
明朝戴大宾5岁是有父亲背着考上童学士的。他用“兔毫笔写状元坊”,对上塾师的上联“虎皮褥盖学士椅”。神童才思敏捷,传遍古今。
清代乾隆在金銮殿召见一甲三进士,第三名探花叫刘凤诰,一眼失明,但才华横溢。乾隆见其相貌平常,有意当着满朝大臣的面出了一个上联嘲讽他:“独眼不登龙虎榜”。满腹经纶的刘凤诰当即吟出“半月依旧照乾坤”这一绝佳下联。下联工整巧妙大气,堪称千古绝对。满朝文武无不称妙。
这些都是虎年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虎文化”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所在。
一啸风生谷,睡卧草木惊。
此君深隐处,糜鹿尽无声。
——清·王昶乾
早在200万年前,虎的祖先“中华祖虎”就生活在我们今天的这块土地上。敬虎、颂虎、爱虎、畏虎,这独特的文化现象,一直延续在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里。民国徐珂汇编的清代掌故逸闻集《清俾类钞·农商类四》里“黔人豢虎耕田”的故事,令人忍俊不禁,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一读。
人烟将新郭,松竹不知秋。
夜虎林间啸,溪泉舍下流。
——宋·梅尧臣《欧阳寺丞桐城宰》
炊烟在城边袅袅升起,小溪在茅舍旁边潺潺流过,夜晚静谧的竹林间透出老虎一声震天长啸,多美的一幅“人虎和谐图”呀。
当然,古时地广人稀,山林茂密,常有虎患。
山村牧童遭虎噬,血肉俱尽余双髻。
家人行哭觅遗骨,道路闻之俱掩涕。
——宋·陆游《捕虎行》
1957年9月,位于雪峰山下的湖南通道县高坪村的村民们,经历了最恐怖的三昼夜。村里有孩子在山上捉了虎王的虎仔带回了家,结果100多只老虎持续三天三夜将村子围个水泄不通。后来惊恐的村民将几只小老虎放了,围攻的虎群反而没有了顾虑,将村子里的牲畜全部咬死拖走后,还叼走了村子三个人。“百虎围村”是人类与虎之间的一场大冲突。
皇天赋性有善恶,宁独虎然人不若。
吾闻虎饥乃食人,人今*虎复何心?
虎食者谁*者谁,恢恢报复胡参差?
古今强极终归弱,亦如人事有哀乐。
——清·方拱乾《虎皮行》
诗人告诫人们:弱肉强食,物极必反;以强凌弱,必遭报复。
黑风万骑卷空山,怒吼岩林出锦斑。
得意将军飞铁镞,忽惊一点草梢殷。
——元·张洪范《射虎》
将军铁镞飞出,猛虎顿时毙命的惊险一幕。历史上,因为认识有限,故而打虎是受称赞的。如流传已久的“武松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