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8年7月的一天,秦都咸阳街头人潮如海,步履匆匆的人们,脸色阴晴不定,惊恐中夹杂着怀疑,兴奋中流露出不安。
这一天,即将发生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丞相李斯一家要被斩首示众了。
临刑前,李斯老泪纵横,对他的儿子说:
咱爷俩还能一块牵着黄狗,去老家的东门外追兔子吗?
午时三刻,李斯被腰斩于市。
同时,被诛灭三族,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惨的丞相之一。
从一介布衣逆袭为帝国丞相,李斯在秦始皇的统一大业中立下不世功勋。
他出谋划策,强军事,抓外交,协助秦始皇吞并六国;他力排众议,废分封,行郡县,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他颁法典定制度,主持了秦统一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顶层设计,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然而,这位大秦帝国巨擘式的人物,死后并未遭到人们的同情,甚至还被人唾弃,落下个万世臭名。
归根结底,在于李斯人品不过关。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老鼠哲学,积极进取
李斯年轻的时候,是楚国上蔡县掌管文书的一个小吏。
有一次,李斯上厕所,看见厕所里的老鼠吃得很差,而且一看见人和狗就吓得狼狈逃窜。
后来,李斯到官府的粮仓里去,看见仓里的老鼠,优哉游哉地吃着粟米,不用担心人和狗的惊扰。
同一种动物不同的境遇,李斯因此大发感慨:一个人一生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就像老鼠一样,关键看他在什么平台上。
悟出这个道理后,不安于现状的李斯直接辞掉了小吏的工作,转而到齐国求学,他拜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
学成之后,李斯寻思该投奔哪个国家,经过一系列的分析与比较,他选择了蓄势待发的秦国。
当时的秦国,十三岁的嬴政刚刚即位,大权掌握在太后赵姬和吕不韦的手中,精明的李斯审时度势,立即投奔了吕不韦,做了吕不韦的门客。
凭着自己卓越的才干,李斯很快被吕不韦发现并重用,有了接触秦始皇的机会。
有一次,李斯对秦始皇说,凡干成大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抓住时机,以前的君主没有完成统一大业,是时机还不够成熟;现在秦国力量强大,大王贤德,正是完成帝业,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
一席话,刚好说到了秦始皇的心坎上,李斯也因此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在李斯即将打入秦国的政治权力核心的时候,韩国派在秦国的间谍暴露了,秦始皇一怒之下下了逐客令,驱逐所有在秦的六国之人。
李斯当然也在被驱逐之列。
刚刚得志,还没来得及施展拳脚,就要卷铺盖走人,李斯心有不甘呀,思来想去,他铤而走险,向秦始皇上了一道赫赫有名的奏疏——《谏逐客书》。
在这篇奏疏里,李斯雄辩滔滔,言辞恳切,大肆陈述六国之士对秦国的功劳以及驱逐六国之士对秦国的危害。最终,这封奏疏打动了秦始皇,使这位一言九鼎的帝王收回了成命,并重用了李斯。
从此,李斯登上历史舞台,并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斯的“老鼠哲学”,一直被后人诟病。
“仓中鼠”的理想,直接显露了李斯不甘贫贱,追求荣华富贵的人生态度。
其实,在战国时期,人人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下,李斯对功名的追求无可厚非,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野心和*促使李斯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然而,一个人追求荣华没有错,但为了爵位俸禄,不择手段,置国家道义于不顾,放弃做人的原则和底线,那就是人品有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