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葬花吟》中的“独倚花锄泪暗洒”是否犯了三仄尾禁忌?
前言
首先,独倚花锄泪暗洒,仄仄平平仄仄仄,的确是格律诗中的三仄尾。
不过,首先《葬花吟》不是格律诗,不存在格律的禁忌。
另外,三仄尾也不算是格律诗的禁忌,无论初盛中晚哪一个时期, 唐朝的格律诗中,三仄尾都是常用的变格律句。
一、葬花吟是律化的古体诗
葬花吟是一首长篇的古体诗,其中有不少律句。这首诗太长,老街节选前边的一段,说说为什么是律化的古体诗: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作为一首古体诗,葬花吟有下面这些特点。
1、 长短句
葬花吟以七言为主,但是也有非七言的句子,如:
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格律诗必须是齐言诗,每句字数一样,长短句是古体诗的形式。
2、换韵和押仄韵
格律诗不能换韵,而且只押平声韵。在葬花吟中,可见到几次换韵,还有押仄韵的句子,例如这几句: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换韵和押仄韵,都是古体诗的特点之一。
3、不对仗
长篇的格律诗叫做排律,排律要求除了首尾四句以外,都要两两对仗,葬花吟显然不是: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在唐朝也有不对仗的律诗,被严羽称为“古律”。但是标准的律诗,中间的联要求必须对账。
4、大量的古体句式
格律诗中,除了救拗的拗句以外,都必须是律句。但是《葬花吟》中有很多古体诗句式,例如:
闺中女儿惜春暮,明年花发虽可啄
平平仄平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仄仄
5、律化的古体诗
葬花吟中,也有很多律句,因此说有律诗的特点。比如首句就是标准的律句: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从上面5个方面可以看出,葬花吟是一首古体诗,不过诗人在这首古体诗中,用了不少律句 。
二、唐朝格律诗不忌讳三仄尾
1、五言诗的三仄尾句式
在五言格律诗的四种基本律句中, 有一种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这种律句有两个变格,被视为标准的律句,不认为是出律:
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
在五言诗中,第三个字改为仄声:平平仄仄仄,就是五言诗的三仄尾。
2、唐朝五言律诗中的三仄尾
三仄尾在整个唐朝,都被诗人们经常使用。下面老街列举几首名家的五言律诗。
例如初唐的沈佺期的《洛阳道》,乘羊稚子看,平平仄仄仄:
九门开洛邑,双阙对河桥。白日青春道,轩裳半下朝。
乘羊【稚子看】,拾翠美人娇。行乐归恒晚,香尘扑地遥。
【稚子看】,看,虽然平仄两用均可,但在这里是白脚仄收,所以是:仄仄仄。
例如盛唐杜甫的《奉赠严八阁老》,新诗句句好,平平仄仄仄:
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
客礼容疏放,官曹可接联。新诗【句句好】,应任老夫传。
例如中唐的白居易《途中感秋》,唯残病与老,平平仄仄仄:
节物行摇落,年颜坐变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乡国程程远,亲朋处处辞。唯残【病与老】,一步不相离。
例如晚唐的温庭筠《正见寺晓别生》,初阳到古寺,平平仄仄仄:
清晓盥秋水,高窗留夕阴。初阳【到古寺】,宿鸟起寒林。
香火有良愿,宦名非素心。灵山缘未绝,他日重来寻。
三、独倚花锄泪暗洒 是七言诗的三仄尾
1、七言律句的三仄尾
在七言律句中,有一种律句是仄起仄收,就是五律平平平仄仄,加上前面两个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同样,这种律句也有两个变格,被视为标准的律句,不认为是出律: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其中,仄仄平平仄仄仄。就是七言诗的三仄尾。
独倚花锄泪暗洒 ,仄仄平平仄仄仄。作为律句来说,就是三仄尾。
2、唐朝七律中的三仄尾
当然七言律诗中的三仄尾也不少见,如李商隐七律《流莺》: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曾苦伤春不忍听,平仄平平仄仄仄。
有朋友留言说,不,有平仄两读,所以“不忍听”是“平仄仄”。不,作平声时,是“否”的替代字,这个“不”字虽然平仄两用,但是意义不同。
所以,不忍听,是“仄仄仄”,而不是“平仄仄”。
结束语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这首《 葬花吟》是一首古体诗,当然也无所谓什么格律的禁忌了。
另外,即使是近体诗(格律诗),三仄尾也挺常见, 不被认为出律,也不是什么禁忌。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