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江省新高考改革特点。
一、统一高考招生:
1.科目与分值。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
外语分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6选1)。
选考科目: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简称7选3模式)。
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得分计入考生总成绩;选考科目(3门)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考生总成绩满分750分。
语文、数学成绩当次有效,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
其中,我们首先值得一提的,便是这个高考的赋分制度。
赋分制,即等级赋分制,是一种高考成绩的计算方式,旨在平衡不同科目试题的难度。它按照学生的卷面分数将报考该科目的所有人数进行排名,然后划分成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一定的分数。排名越靠前,赋分越高;排名越靠后,赋分越低。例如,在化学科目中,即使只考了70分,但如果因为题目难度较大而排名在前1%,那么最终的等级赋分可能会变成100分。反之,如果考了95分,但因为地理题目简单,排名在37%到43%之间,那么最终的等级赋分可能会变成76分。
也就是说,这种制度不仅考虑了试题的难度,而且还考虑了考生在全省中的排名情况,以及同一科目中竞争对手的水平。
所以,在高考中,赋分制度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直接涉及到多个科目的等级性考试,而且还关乎到每个高考考生未来几十年的命运。
通过将考生的卷面成绩按照等级划分,并根据考生所在等级区间的排名,赋予其对应等级的分数,这种等级赋分制使得不同科目之间的成绩具有可比性。
也就是说,这种赋分制度是根据所有考生的原始分数,按照一定的等级和比例进行重新赋分的,旨在使分数更加公平合理。
具体来说,原始分数是根据考生的卷面成绩直接相加得到的,而赋分则考虑了考生在所有参考考生中的相对位置,以及该科目成绩的分布情况。
等级赋分制的操作方法包括将考生每门再选科目考试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定为A、B、C、D、E五等,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15%、35%、35%、13%和2%。然后,根据等级赋分转换公式计算,四舍五入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
那么,考生“原始分491赋分543”的意思也就好理解了——它是指考生的卷面分数为491分,但是根据一定的比例和该科目参考人数及分数分布,经过赋分调整(由教育部有关部门操作,不需要考生或家长事后自己计算)后,该考生的最终得分却为543分。
总的来说,赋分制度自实施以来,对高考成绩的计算方式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使得考生成绩的计算也更加公平合理了。
不过,这也存在着一些争议,比如在选科中,由于物理科目被认为是较难的科目,一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可能会避免选择物理,导致选择物理的大多数都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赋分制度的公平性,当然,它的合理性与公平性却还是最主要的,因为我们知道,全世界任何一个制度,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只能是大家一步步不断地去完善而已。
2.考试。
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突出能力立意。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数学考试于每年6月进行。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1次在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外语和选考科目考生每科可报考2次,选用其中1次成绩。
3.录取。
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分专业类或专业确定选考科目范围,但至多不超过3门,并在招生2年前向社会公布;考生选考科目只需1门在高校选考科目范围之内,就能报考该专业(类)。高校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范围的,考生在报考时无科目限制。
高校可对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
根据实考人数的一定比例,按照考生高考总分(含政策加分,下同),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分三段来录取,分别按实考人数的20%、60%、90%确定)。
二、高职提前招生:
实行考生自主报考。普通高中学生以高中学考成绩为基本依据,中职学生以全省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
考生可报考多所高校,并可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考生选择确认1所录取高校。已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其他考试招生。
三、单独考试招生:
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校包括中专学校、技工学校招生,实行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相结合,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探索把试点范围有计划扩大到普通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
1.科目与分值
文化考试科目:语文、数学2门,单独命题、单独考试。拟报考有外语要求的学校、专业的考生,可选择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级(PETS-1)考试。
职业技能考试:分17个大类,全省统一组织,分点实施。学生可自主选报1—2个类别。考试每年组织1次。同类考试允许学生至多参加2次。成绩2年有效。
语文、数学每门满分150分,职业技能满分300分,均以原始分记入考生总成绩。外语不记入总成绩。总成绩满分600分。
2.录取
高校分专业类或专业确定文化和职业技能考试成绩要求,也可提出外语成绩以及其他要求,并在招生章程中公布。
考生志愿由“专业 学校”组成。
录取不分批次,按考生总成绩,分大类实行专业平行投档。
四、三位一体招生:
高校依据考生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高校确定报考条件、综合素质测试内容和实施办法、综合成绩合成比例、录取规则等,在招生章程中公布。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综合成绩的50%。
考生自主向相关高校报名,参加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试,并按规定参加高考。
高校组织专家组,根据考生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等材料,进行初次遴选;按照随机匹配、相互制约、全程录像、公平公正的要求,组织综合素质测试,进行再次遴选;按照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省内地方属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同时进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水平大学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继续在高考填报志愿前完成录取。
高考要求:
往届生分2类,第一类:未参加过新学考和选考科目考试的人员;第二类:已参加过新学考和选考科目考试的人员。
第一类往届生参加新高考:
1.语文、数学、外语和3门选考科目都要考,3门选考科目和外语每门最多有2次机会。以前考过的高考科目的成绩无效。2.以前考过的学考科目的成绩仍然有效,在三位一体、高职自主招生中仍然可以发挥作用,在统一考试招生高校对学考等级提出要求时也有效。
第二类往届生参加新高考:
语文、数学2门高考科目必须参加当年的统一高考,外语和3门选考科目仍有有效成绩的可以不考,也可以重新考(包括换新科目和再考原来的科目)。
总的原则是:在保持选考科目不超3门,且每科有效成绩不超2次的前提下,先确认作废其中1科或1次有效成绩后方可再另选1科或再次参加考试。
至此,2020年1月6日至8日,2020年浙江省首场“高考”将拉开序幕,全省共有52.6万人参加。这也是浙江省新高考改革深化完善意见实施后的首次学考和选考分卷考试,共有196万科次。
二、江苏省新高考改革特点:
2019年4月23日下午,江苏省人民政府召开江苏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苏省委教育工委*葛道凯做综合发布,介绍了《江苏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和形成过程,以及江苏省《实施方案》的主要框架与内容。
葛道凯在会上宣布:江苏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
江苏省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主要模式定为“3 1 2”。
高考总分为750分。语数外采用全国卷。
改革方案如下:
1.总分升为750分,采用“3 1 2”模式
新的高考模式中,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考试采取“3 1 2”模式。其中“3”是指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1”是指考生在物理、历史两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1个科目,“2”是指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2个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每门150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100分。其中,物理、历史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以等级分计入总分。学生所选的选择性考试科目,其所选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重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组成部分,其成绩纳入统高考总分。
合格性考试每年1次,安排在1月份,考试成绩长期有效。学生在高二第一学期末可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考试科目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7门中选择;学生在高三第一学期末可参加语文、数学、外语以及上述7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选择性考试每年1次,安排在6月份,与统一高考科目同期进行,考试成绩当年有效。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选择性考试成绩以分数呈现。
2.改革高招录取模式,合并本一本二批次
根据新方案,江苏高考将按照物理等科目类、历史等科目类,分开计划,分开划线,以平行志愿方式投档。高校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以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合并本一本二批次。在条件成熟后,探索投档模式改革试点,进一步增加高校招生和考生录取的双向选择机会。
此外,将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制度。按照因材施教、多次选择、面向人人的原则,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制度。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逐步建立“职教高考”制度,突出职业教育人才选拔和培养规律,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渠道。
3.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精神,结合江苏实际,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导向,江苏将全面开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建立全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强化过程性、常态化监管,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客观、真实、准确、可信。
综合素质评价围绕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自我认识与生涯规划等六个方面进行写实记录,建立个人档案。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学生高中毕业前,个人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将以统一格式提供给高校。在考生分数相同时,高中学生综合评价可作为高校优先录取和优先安排专业的依据。高校应在招生章程中明确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使用办法,提前公布,规范、公开使用情况。
总的评价:
江苏作为教育大省,同时也是全国教育制度的试验田,其高考难度被广泛认为是全国最高的之一。江苏考生面临的压力较大,这不仅是因为江苏的高考制度复杂,考试内容难易程度高,还因为江苏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但重点大学在招生时对本地考生的倾斜度却较小。
此外,江苏的高考录取率虽然相对较高,但这一数据可能被中考的高淘汰率所扭曲,因为许多学生在中考阶段就被分流到中等职业学校,未能参加高考。
三、福建省新高考改革特点。
1、实施“3 1 2”新高考模式
福建自2021年起,夏季高考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不分文理科,改为物理组和历史组。
2020年起福建高考合并本一、本二批,统称为本科批,新增特殊招生类型控制线。
这也就意味着,除了有特殊要求的学校外,只要你的分数达到本科线上,就可以填报所有本科院校,不再有本一本二的区别了。
2、文理不分科
“3 1 2”模式中的“3”是指语数外三门主科;“1”是指考生需要在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2”是指考生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2科。
前3门主科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出卷,后“1 2”3门科目由福建省自主命题出卷。
这意味着,新高考后不再有目前文综和理综的固定科目组合,考生可以打破文理科的界限进行自由选择和组合,考试也由相同科目的竞争转换为了特长科目的竞争。
3、高考总分750分
考生的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自主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总分为750分。
其中,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的卷面满分分值均为150分,总分450分;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每科卷面满分分值均为100分,物理和历史科目按原始分计入总分,剩余2门考试科目按等级赋分(满分为100分)计入,等级考试科目总分300分。
4、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应参加合格考试,参加夏季高考的学生需参加等级考试。合格考试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等级考试成绩原始分为100分,按照等级转换规则转换后计入高考总成绩。
福建高考学业水平考试除了体育学考安排在3-4月份,其余科目每年安排在1月和6月开考。考生在校期间仅有1次补考机会,毕业后如果有合格考试科目成绩未达标,则需要在2年内参加补考合格后方可领取毕业证。
5、“院校 专业(组)”招生录取方式
福建省新高考改革后,在普通本科批阶段实行“院校 专业(组)”志愿填报模式,一个专业组最多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考生既可以报考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组),也可以是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组),还可以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组),拥有了更多选择权,也增加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会。专科批阶段仍然实行专业平行志愿。
6、新高考后,也是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两依据、一参考”招生录取机制。
四、安徽省新高考改革特点
(一)考试科目
我省普通高考实行“3 1 2”模式,由统一高考科目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以下简称选考科目)组成。
其中,“3”为统一高考科目,即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使用全国卷,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
“1”为首选科目,即历史、物理中选择的1科;“2”为再选科目,即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科中选择的2科。
选考科目由我省命题。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皖教基〔2021〕15号)要求,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只有通过合格性考试,方可参加该科目的选择性考试。
(二)成绩组成
考生的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成绩和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50分,以原始分计入总分;选择性考试科目满分均为100分,历史和物理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他科目(2门)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具体办法按《安徽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方式的通知》(皖招委〔2021〕10号)执行。
(三)考试时间
语文考试时长为150分钟,数学和外语(含听力)考试时长为120分钟,各选考科目考试时长均为75分钟。
总的评价:
通过“3 1 2”模式,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非选考的科目在高二上学期之前就能学完,较改革前来看,减轻了学生学习压力。
同时,综合评价录取模式的探索,扩大了高校和考生的自主权、选择权。
新高考录取模式的重要改革是由报考“院校”变为报考“院校 专业组(专业)”,这样一种科学的人才选拔模式,增强高校与学生相互选择的多样性和匹配度,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公平公正。
五、湖北新高考改革特点。
2024年1月29日下午,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转发了中国考试的《2024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试:数学和小语种科目试卷、专家解读及问卷调查》。此文算是正是向湖北2024年的50多万考生宣告,2024年,湖北的数学和英语小语种将采用新的试卷结构。
1.数学方面的变化。
相较于之前全国卷的分布,本次题型有如下改变:
1.2024年九省联考数学试卷在整体上延续了全国新课标卷的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的结构。但是,试卷相比以前发生重大调整,试题数量减少,总题数从22个变成了19个,数量减少13.6%。
具体来看,第1、2、3、4、10、12、15题(共44分)属于简单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特别是,第1题考查样本数据的中位数,第10题考查复数的共轭运算,既是基本内容,又略显新颖。
第5、6、7、9、11、13、16、17题(共62分)属于中等难度的题目,主要考查常规的计算和推理。
这两类题目(共计106分,占比略高于70%)设问方式清晰明了,解题入口自然熟悉,阅读量与计算量不大,注重基本知识和通性通法的考查,考生比较容易完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