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女士最近发现自己10岁的儿子变得十分孤僻,总是独自来往,不仅在学校里没有什么朋友,就连回家后,对一直以来都十分亲近的自己,也是爱理不理的。于是,关女士带着儿子去看了心理医生。
经过医生耐心地询问才了解到,原来,自从结婚以后,关女士一直与丈夫矛盾不断,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每每争论不下时,夫妻俩便会找来孩子作“裁判”。就在两人你争我执得这么多年中,伤害的不仅仅是彼此的感情,也让儿子成了无休止的“家庭大战”的牺牲品。
父母无休止的争吵,使儿子的心灵长期被紧张、恐惧、不安折磨着,逐渐变得胆怯、懦弱、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在同学面前低人一等。
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内向抑郁的性格,日渐疏远同学,到了家里也不想说话。
如果父母在家里经常吵架斗嘴,则会让孩子经常处于紧张和恐惧之中,对于孩子的心理发育极为不利。
孩子需要的是安全感,他不是怕天塌地陷,而是怕父母关系不和谐。安全感足够,孩子才会很好地发展出独立的自我。
如果父母关系不和谐,经常吵架、打架,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有些创伤终身难以愈合。
研究表明,父母在家中情绪友善平和,接人待物谦虚礼貌,会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而父母在家里经常情绪恶劣,吵架斗嘴,则会让孩子经常处于紧张和恐惧之中,对于孩子的心理发育极其不利。
长期的恐惧不安让孩子形成不健康心理。
平日里,很多父母对孩子都是又疼又爱,但夫妻之间吵架时,往往都会变得脸红脖子粗,一反往日的温柔、亲切。这种巨大的反差很容易吓到孩子,使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
如果父母有一方是冲动型、情绪失控的人,还会导致孩子由于受惊吓而长期尿床。
如果父母之间频繁发生“战争”,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惶恐之中,会对孩子的安全感造成巨大伤害。
有的父母吵得激烈的时候,甚至拿孩子赌气,不去照顾他。这会让孩子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事情,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他们会分开,从而精神高度不安,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
有调查显示,85%的孩子最害怕的就是父母吵架。
在“硝烟弥漫”的家庭中生活,孩子容易变得退缩、自卑,与人交往时不自信、不主动,无法很好地与人建立信任关系,容易陷入人际交往障碍。
孩子认识和处理问题方式,很多时候来自于对父母的观察和无意识模仿。父母吵架时,往往会说出许多刻薄话,甚至大打出手。父母吵架时的神态、姿势、语气、用语孩子都有可能学到。而且,父母之间出现了意见分歧就吵架或者打架,会使孩子误以为吵架、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如果父母每天争吵不断,使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应有的温暖和安全,很容易使孩子丧失对婚姻的美好期待。有研究表明,经常面对家庭“战火”的孩子,容易焦虑、多疑,对未来的生活缺乏信心,尤其是容易对未来的婚姻产生一定的恐惧感。
再恩爱的夫妻也会拌嘴,如果我们真的在孩子面前吵架了,事后该怎么弥补呢?
为了不让夫妻之间的争吵使孩子感到害怕,我们务必要向孩子说明为何争论。比如,我们可以温柔地告诉孩子:“妈妈生爸爸的气,他吃完饭就去看报纸,妈妈希望他帮助做家务。”
而且,还要鼓励孩子把爸爸妈妈吵架时的感受说出来。比如害怕,我们要弄清楚孩子害怕的是什么,是父母吵架的腔调和表情,还是怕父母分开不要自己了?我们可以拥抱、亲吻孩子,来传达对孩子的关爱,同时向他保证爸爸妈妈不会不要他,让他安心。
夫妻争吵之后,要让孩子看到父母后来是如何重归于好的。例如表示道歉、相互拥抱或者各自让步。还要明确无误地向孩子表明,吵架的事情已经过去,爸爸妈妈不再吵架了。当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平心静气地讲话,自然会平静许多。时间久了,只要父母一直不再吵架,孩子就会渐渐淡忘的。
-
作为父母,我们要知道,夫妻关系先于亲子关系而存在。成功的父母先要学习做一个好丈夫或好妻子,创造充满亲情和平和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沐浴在爱的环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