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威廉·莎士比亚最具代表性和普及性的五部喜剧:《无事生非》《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读完,脑子里确实有点想法,就想着趁热打铁,写点什么。
这五个故事皆表现出喜剧最主要的特征:由于人为因素或客观情况引发一系列的冲突,阴差阳错,误会连连,最终走向善有善报、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往往以代表进步力量的主人公获得胜利或如愿以偿为结局)。故事以对话的形式呈现,语言诙谐,手法夸张。
故事情节也很简单明快,读懂来龙去脉毫不费力,刚起个头就能猜到结局。所以,故事的跌宕起伏并不是我想谈的。读完这五部喜剧,我痴迷于莎翁对语言炉火纯青的驾驭,以及天花乱坠的想象力。莎翁将二者巧妙地揉合得天衣无缝,让读者跟随戏剧中的角色“鼓唇弄舌”,时时读出一番酣畅淋漓之趣。
这类语句可以信手拈来:
他的道理就像藏在两桶砻(lóng)糠里的两粒麦子,你必须费去整天工夫才能够把它们找到,可是找到了它们之后,你会觉得费这许多气力找它们出来,是一点不值得的。《威尼斯商人》
菟丝也正是这样温柔地缠附着芬芳的金银花,女萝也正是这样缱绻着榆树的皱折的臂枝。《仲夏夜之梦》
你认为是炮弹的,在宽容慷慨、气度汪洋的人看来,不过是鸟剑。《皆大欢喜》
她把她的新闻向我倾吐出来,就像鸽子哺雏一样。
要是让这个家伙把你们像钉墙板似的钉在一起,你们中间总有一个人会像没有晒*木板一样干缩起来,越来越弯的。
《无事生非》配图
莎士比亚的戏剧人物都擅长“鼓唇弄舌”。男女角色出口成章,语言就像高山流水源源不断,倾泻而出,毫无停顿之意;又似从弹跳的炮竹中一个一个蹦哒出来的噼里啪啦,让人应接不暇。而莎翁的高明之处在于,一人分饰多个角色,一问一答,一来二去;问得刁钻,答得精巧。
我们常用“骂人不带脏话”来形容一个人的双商在线。《无事生非》中,培尼狄克和贝特丽丝两个年轻人给我们上演了一出文明人掐架的经典招数。如果吵架都这么吵,就少了很多怨气,多了几分趣味。几次争吵下来,学问都要见长不少啊。
《无事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