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来说,自然是优先从这些高校中选拔人才。政府线管部门也是大力支持优秀人才引进:
太原市:
据山西晚报报道,今年太原市委正式发布《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世界排名前200名的世界一流大学(不含境内)和“双一流”高校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紧缺专业的本科生,签订不少于5年服务合同的,由市财政每月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1500元的生活补助。
杭州市:
拱墅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2017年12月发布公告,根据该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招录“双一流”高校全日制博士、硕士毕业生10名,重点面向2018届应届毕业生。
上述公告显示,拱墅区此次招录的“双一流”毕业生将采用聘任制,首个聘期(聘期3年)内与区属国有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聘任为企业相当于中层领导职务。
类似杭州和太原的双一流大学人才引进政策还有很多,政府给与这些优秀毕业生更多的优惠政策,比如住房优惠、生活补助、职位晋升优先通道等等。然而非双一流大学的学生眼看着好的机会被别人抢走。
42所“一流大学”高校外加95所“一流学科”高校,任谁看了,都会觉得我国高等教育革新此番动作真是大手笔。然而,回到最本质的问题:经费。
下图为近三年政府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财政预算汇总。
和国外许多依靠校友、社会捐款过活的知名高校不同,我国的大学经费很大程度来源于财政拨款。办好高等教育,强大的资金支持是一个必要因素,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的年度预算都超过约200亿人民币,目前看来能赶上的大概也只有清华北大。
当拿出如此高昂的财政拨款给双一流工程,其他的非双一流高校势必会在财政支持上略逊一筹。
2、保研率
从保研率的角度来看,双一流高校也是略胜一筹的。
这是2018年部分双一流高校的保研率数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保研率为34.25%,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保研率也较高,超过了25%。总体来看,已经统计的近40所高校中大多数保研率都超过15%,相比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保研率基本都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