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的诗意和中心思想,塞下曲的诗意30字左右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7-05 01:34:54

边塞诗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古诗文品类。唐代是边塞诗巅峰时代。围绕征战、将士、思乡、闺怀、风光等题材。诗人们在诗中或赞颂大好河山,或讴歌边塞将士,或针砭时弊,或寄托壮志。

塞下曲的诗意和中心思想,塞下曲的诗意30字左右(1)

(清)任伯年《李广射石》

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开始出现边塞诗,下册选的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是一组诗,共六首,课本选定的这首是其三,画面感很强,寥寥二十字就写活了一个败军之将不自知在严密监视下遁逃情状。高明之处在于没有写出我方军队出击,也不说是否追上敌军,只是将所有的文字都发挥在一个要走一个静观其变的状态中,这是多么扣人心弦的一个场景啊。

卢纶不交代结果,只铺陈画面的手法,犹如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设想的用“二向箔”将三维世界进行二维化一般,所有的时间、空间定格在平面上,读者面对二维画面纵情想象,大江大河奔涌在头脑中。“引而不发,跃如也”。

塞下曲的诗意和中心思想,塞下曲的诗意30字左右(2)

华三川绘《唐人诗意图之塞下曲(其一)

命题作文 写于长安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其二在知名度上不逊于其三。该诗中化用了汉代名将李广射虎的典故,《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太史公下笔简约,卢纶通过合理的想象将其丰富了起来,有了惊心动魄的情节设计,将军的神勇无敌也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

袁行霈先生评价卢纶:“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清代词人贺裳评价“《塞下曲》六首,俱有盛唐之音”,清代的王士祯更认定卢纶是“大历十才子之冠冕”,从其诗作的气概来看,可谓中肯。

《塞下曲》写得如此精彩,以至于当初捧着课本的我们一直以为这是卢纶亲历沙场,采风得来的神作。卢纶在边塞生活过很长时间不假,但是这组诗却不是在边塞写的,是在长安完成的命题作文。

这组诗本来的名字是《和张仆射塞下曲》,是酬唱诗。据学者傅璇琮先生考证,卢纶所和的张仆射是中唐名将张建封。张建封一生传奇,年轻时曾单枪匹马招安几千马贼,其后带兵平定了搅扰半个大唐的李希烈叛乱,因而位极人臣。贞元五年(789年),“以建封为徐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徐、泗、濠节度支度,营田观察使”,治雄徐州,成为大唐稳定的压舱石。贞元十三年,张建封到长安朝觐唐德宗,文人大夫们纷纷献诗文庆祝,卢纶作了这组《塞下曲》。

张建封并不是一个只晓得舞枪弄棒的军人,其人诗文风流,与当时的文人多有交集。其与大诗人白居易的渊源,值得一书。《新唐书》载,张建封曾直言进谏德宗废弃对百姓剥削甚重的宫市,“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遂击宦者。”这正是白居易名篇《卖炭翁》所记述之事。张建封有一爱妾关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特筑燕子楼养之。张建封死后,盼盼为其守节,作诗求白居易唱和,结果老白不厚道,回了诗之后还附了一首——“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三四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搞得盼盼绝食而死。这段风流案就是冯梦龙《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的故事原型。

卢纶写出盛唐气象的六首诗,文学成就自不待言,他写得如此卖力的背后,也有着渴望结交张建封,希望通过张氏的赏识获得仕途的上位机会。六首《塞下曲》也算是一个艺术性的“大马屁”了。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卢纶为什么要这样做,文人风骨哪里去了?

盛唐落幕 生不逢时

卢纶的一生是苦闷的,苦闷因为志向难酬。中国文人心目中对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渴望,有唐一代达至高。因为人才选拔制度的革新,科举、行卷让文人阶层的上升有了保证,帝国治理趋于稳定,士子们安心入彀,可以凭自己的文章出人头地。初盛唐时代,也有不少成功的典型,沈佺期、张九龄、贺知章无不是文采风流官运亨通。即便科举不行,去边疆驰骋几年,同样有机会博取功名。

造化弄人,739年出生的卢纶来晚了。唐代的身份观念仍然浓重,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是最为尊贵的七个家族,因为李氏和崔氏各有两个大本营,所以被通称为五姓七望,范阳卢氏是五姓之一,可以说是名门巨族。由于武周、玄宗时期对权贵的抑制,五姓七望逐渐衰落,到了卢纶这里,迁居到蒲州的这一分支的地位差不多低到尘埃里了,靠祖宗不灵了。在卢纶少年时期,盛唐气象就已经落下帷幕。四边的战事不断增加,朝廷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减弱,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的巨祸。

伴随着有记忆开始,卢纶就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先人的荣耀和盛世的短暂经历犹如镜花水月。这些在卢纶的自叙性长诗《怀旧诗》都有记述:“禀命孤且贱,少为病所婴。八岁始读书,四方遂有兵。童心幸不羁,此去负平生。……素志且不立,青袍徒见萦。昏孱夙自保,静躁本殊形。”

安史之乱彻底摧垮了盛唐的时代精神,盛唐衰退成了中唐。以往的李白、王维等人受到权贵追捧的现象成为绝唱,诗文的兑换价值大打折扣。举个例子,同样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李白在《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中可以大咧咧地喊出“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到了卢纶,只能在《过玉真公主影殿》中惆怅地吟哦“夕照临窗起暗尘,青松绕殿不知春。君看白发诵经者,半是宫中歌舞人。”

在李白,志向得不到舒展,可以使性子,因为大唐的国运出于上升期,作为国运点缀的诗文其价值也得到了最大的彰显。到了衰弱的中唐,国运衰颓,生存危机频现,点缀物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作为个体的诗人只能比前人投入更多的精力、时间四处出击,卢纶亦如是。他首先寄希望于科举,却屡战屡败,分析原因发现是“未识公与卿”,以至于“十上不可待,三年竟无成。”

怎么办?痛定思痛的卢纶迅速开启了超级社交模式,激励自己成为社交达人。

逢迎权贵 谋求功名

如果给大历时代的文化圈建个群,选群主,卢纶当之无愧。文人爱交游,卢纶在诗文唱和的交游之外,更热衷混迹于达官显贵的沙龙之中。

中唐时期,机会和诗文的价值不断缩水,科举和行卷的制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权贵们明为选拔人才,内里却是拉帮结派。到了此时,文人们为了出头,不得不依附权贵。节操、道德显得不重要了,什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什么“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在出头面前都不值一文。只要能出头,对方是君子是小人都不重要。这是时代的局限性,可以批评他们无底线、抱大腿,但更要看时代语境,毕竟站着说话不腰疼。卢纶自然不能免俗,他积极游走于达官显贵之间,王缙、元载、韦渠牟等辈都是奸佞之徒,却不妨碍卢纶去逢迎。他们确实也都出了大力气来举荐卢纶,卢纶终于得以从九品的阌乡尉逐步升迁到了监察御史。不出意外,更高位置也并非遥不可及。但王缙、元载倒台,让他跟着吃了挂落儿,他的人生再次转折。

卢纶后来结交了名将浑瑊,做了他的幕僚。浑瑊成长于安史之乱期间,曾率两百骑兵大破吐蕃十万大军,后来平定了朱泚叛乱,功勋卓著镇守边境。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活,开阔了诗人的眼界,卢纶这一时期的诗作更加具备强烈的个人风格。“好勇知名早,争雄上将间。战多春入塞,猎惯夜登山。阵合龙蛇动,军移草木闲。今来部曲尽,白首过萧关。”比起追逐仕途之期写出的诗作要有生气、开阔的多了。铁血真汉子,边塞的风光和战事激发了卢纶爱国主义思想和*敌立功的豪情:

衔杯吹急管,满眼起风砂。

大漠山沈雪,长城草发花。

策行须耻战,虏在莫言家。

余亦祈勋者,如何别左车。

仔细品,诗中有浓烈的反战的心态,以及对边疆将士征战之苦的同情。

卢纶结交达官显贵,一大特长是“找舅舅”。卢纶诗作可能“五行缺舅”,《敬酬大府二十四舅览诗卷因以见示》《秋中野望寄舍弟绶兼令呈上西川尚书舅》《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舅》等均可印证。二十四舅是韦渠牟、二十三舅乃韦皋、二十舅是韦皋的弟弟韦肇。在宗法社会,想尽办法攀附上一些血缘关系,还是非常有利的,卢纶善于捕捉细节入诗,在社交上也能切中肯綮。这种苦心经营,终于有了结果,韦渠牟多次在皇帝面前推荐卢纶,夸他的文才夸他的人品,附庸风雅的德宗果然注意到了卢纶。史载:韦渠牟得幸德宗,因表其才,召见禁中,帝有所作,辄赓和。至是,帝忽问渠牟:“卢纶、李益何在?”对曰:“纶从浑瑊在河中。”诏令驿召之。

造物主再次跟卢纶开了个玩笑,恰在此时,卢纶去世了。半生经营都成了泡影,遗憾啊遗憾!

青出于蓝 告慰家翁

遍览其一生,卢纶更像是骆宾王、宋之问、杜甫等人的混合体,性格、经历都能找到一些相似之处。他着急出头,有时候难免莽撞,又会为了成功舍弃道义。即便如此,还是要承认卢纶有着超强的共情能力。与他并称大历十才子的吉中孚、韩翃、耿湋、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夏侯审、李端等人,基本都是只担任过一些中下级管理的人物,卢纶并没有因此疏远彼此的交往,甚至可说关照备至,用一句鸡汤说就是虽然不能让你富贵起来,但是我可以用心地温暖你。

刚正不阿乃至生活困顿的司空曙有一篇《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诗中流露着浓浓的手足之情,侧面表明了卢纶的仗义和担当。可以说大历十才子之间的惺惺相惜,有一点在恶劣的大环境里抱团取暖的意味。

卢纶虽然没有享受到最后的荣光,但是死后享受到了莫高的荣誉,他的几个儿子也都混得不错。《新唐书·文艺传》记载说,到了唐文宗时候非常喜欢卢纶的诗,经常打听他的诗文传播情况和后人情况,问宰相:“纶文章几何?亦有子否?”李德裕对:“纶四子:简能、简辞、弘止、简求,皆擢进士第,在台阁。”后来文宗还专门安排人搜集他的作品,“得诗五百篇以闻”。更为吊诡的是,在《旧唐书》中,卢纶的传记是附在自己的儿子卢简辞后面的,卢简辞也很争气,考中了进士,且官运亨通,难得的是为人正直,“文雅之余,尤精法律,历朝簿籍,靡不经怀”,做监察御史执法严正,官声甚佳,最后做到了兵部侍郎,这对卢纶来说,足可以含笑九泉了。

(原标题:发出“盛唐之音”的社交达人卢纶没有赶上好时候)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何殊我

流程编辑 :L02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