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有一次去餐馆吃饭,看到一位带孩子的妈妈和另一位女士就餐,为了避免孩子打扰两人聊天,孩子刚坐上餐椅,妈妈就给了他一部手机,播放动画片让孩子看。整顿饭孩子都非常安静地看手机,等到妈妈聊完天,让孩子吃饭,孩子却无动于衷。妈妈无奈,只能抢走手机,换来的却是孩子在餐馆里大哭。众目睽睽之下,这位妈妈只好急急忙忙结账打包,抱着孩子离开了。像这样的“手机争夺战”,在餐馆、公园、医院、高铁等公共场所都经常会遇到。一部手机可以让孩子安静下来,但恰恰也是一部手机,搞得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鸡飞狗跳”。
刚刚过去的寒假,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加上在家无聊,很多孩子就会通过刷手机消磨时间,然而,家长给出去的手机,再想要回来,却真的是一件困难事。无奈的家长只能抢手机、夺手机,甚至摔手机、藏手机,但已被网络迷住的孩子岂能善罢甘休,于是就有了家长与孩子的争夺“大战”。其实,让孩子不再迷恋手机,家长没收手机是治标不治本。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家长自己作出改变。
《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家长认为自己对互联网存在依赖心理,家长网络素养的提升也需要得到重视。家长是孩子的榜样,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要想让孩子不迷恋手机,家长首先要克制自己玩手机的*,尽量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让自己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同时,家长还要给孩子设立规则,比如,周一到周五,规定孩子每天可以看一个小时手机,周末可以最多看3个小时,并严格按照规则执行。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找到手机的“替代品”。其实孩子迷恋手机就是因为不知道还有其他更好玩的东西。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阅读,哪怕是一起看漫画书、一起哈哈大笑,也可以带孩子走出家门,陪孩子户外运动、做游戏。对孩子来说,比手机更“好玩”的,就是陪孩子一起运动、游戏的家长,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玩伴。
对于孩子玩手机的问题,宜疏不宜堵,抢夺和没收手机的行为,都是因噎废食。家长能做的就是做好榜样引领,设定规则并坚决执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避免发生“手机争夺战”,与孩子一起,正确地与手机共处。
来源: 国是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