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有很多好处。
但我最喜欢的是:一本好书,可以给你一种新的方式来解释你过去的经历。
每当你学习新的心智模型或想法时,就好像你大脑中的“APP”得到更新。突然之间,你可以通过新程序运行所有旧数据点。
你可以从旧时光中吸取新的教训。正如某句话所说的:“阅读重新定义了过去。”
当然,只有当你内化并记住你阅读的书中的见解时,这才能够成效的。知识只有保留在大脑中才会“活起来”。
换句话说,重要的不仅仅是阅读更多的书,而是从你阅读的每本书中获得更多。
问题是,现在很多人看完书之后,很容易就忘记了自己学习了什么。用看抖音、看短视频的方式去看书、看文章,到头来,什么也记不住了。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以下分享6个简单的方法。
第一,每天养成看书的习惯你还记得你昨天刷了哪些短视频吗?我相信你肯定不记得了!
为什么?因为短视频太短,我们看完了之后,相关的内容还来不及在大脑留下烙印,我们就划过去,看下一个了。
你认为用这种方式去阅读,你能够记住要学习的东西吗?
但如果你能够养成每天看书的习惯,尤其是看同一本书,即便昨天看的内容忘记了,可是由于今天你继续看这本书,那么今天看到的内容,也许就会唤醒你昨天看到的内容。
这就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好处之一。否则,今天看完了,明天又不看了,到头来,你只是浪费了今天看书的时间而已,因为你可能什么都记不住。
所以,我的建议是,找到一本你喜欢的书,跟你的未来和目标相关的书,然后每天保持阅读的习惯。
看完之后,即便你忘记书中的大多数内容,但某些重要的信息,依然会保存下来的。
当然,这还远远不够。
第二,选择可以立即使用的书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方法,是选择可以立即使用的书籍。
如果你能够把读到的知识,或者把通过书籍启发到你的想法付诸行动,你就能够深刻掌握它们了。
实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形式。
选择一本你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实用性”的书籍,这样就可以给自己提供一个强烈的动机去注意和记住材料。
例如我的很多读者,都想去学习口才,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那么带着这种目标去阅读相关的口才书籍,然后坚持通过实践去锻炼自己,自然就能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这种做法,对一些重要又悬而未决的事情尤其如此。
例如,如果你正在创业,那么你就有很大的动力从一本销售手册中获知创业的一切。同样,从事生物学工作的人,可能会比随机阅读的人,更能够仔细去阅读《物种起源》,因为它与他们的日常工作直接相关。
当然,并不是每本书都是可以立即应用的“实操指南”,有些知识性或者理论性的书籍,就很难有实操的步骤。
但是,如果你能够把这些知识和理论跟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你就更容易理解到其中的内容。
毕竟,我们更可能记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书籍。
第三,构建知识树将一本书想象成一棵知识树,其中一些基本概念构成主干,细节构成分支。
你可以通过“链接分支”的方式,将你当前的书籍与其他知识树“嫁接”起来,以此延伸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
我在读一本讲述演讲的书籍中,看到一个表达概念,叫“黄金三点论”。
这个概念表明,在讲述任何话题时,都以“一、二、三”这样的方式进行沟通。既不会显得单调,也不会过于繁琐。
而如果你之前有学过“金字塔原理”的表达法则,其实你就可以把“黄金三点论”当做是“金字塔原理”的延伸运用。
毕竟金字塔原理的核心就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而要做到这些,你就可以把表达的内容按照一、二、三的方式去组织语言。
好比说,你的上司让你讲解这个月业绩为什么下降,你就可以给出三个点,每个点就是先说结论,然后再慢慢解释。
像这样的联系,通过把新信息“挂钩”到你已经理解的概念和想法上,就可以帮助你记住你阅读的内容。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如果你养成了这样的一种思想习惯,就是把你所读到的东西和一个基本被证明的观点结合起来,你就会逐渐积累起一些智慧。”
当你读到一些让你想起另一个话题,或立即引发联系或想法的东西时,不要让这个想法在没有保留的情况下来来去去。
写下你学到的东西,以及它如何与其他想法联系起来。你会发现,自己会懂得越来越多。
第四,写一个简短的总结每当我看完一个章节,我就会挑战自己,用三句话来概括整篇文章。
我在总结一本书时考虑的一些问题包括:
- 主要思想是什么?
- 有哪些地方比较容易理解,哪些比较难以理解?
- 我会如何向朋友介绍这本书?
在许多情况下,我发现从阅读我的单段摘要和复习笔记中获得的有用信息,通常与再次阅读整本书时一样多。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把读到的内容,有效地总结出来,请考虑使用费曼技巧。
费曼技巧是一种记笔记策略,这个方法我在以前的文章说过。
流程很简单:看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然后再向从未听说过这本书的人解释这本书。
当然,你不一定真的找一个人来听你解释,你可以设想一个人出来。
如果你发现自己被卡住了,或者你发现自己的理解有漏洞,请查看你的笔记或返回文本并重试。继续“自言自语”说下去,直到你对主要思想有了很好的把握,并对你的解释充满信心。
所谓“融会贯通”,就是你能够全方位理解到书籍的各个概念和内容。如果你能解释到A概念,但对于与A相关的B概念一知半解,说明你还没有完全融会贯通。
这时,你就需要重温一遍书籍了。这样,你的记忆才会深刻。
第五,阅读同类别的相关书籍中世纪意大利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 (Thomas Aquinas) ,有一句名言我很喜欢:“谨防只写一本书的人。”
阅读也是如此。
如果你只阅读有关某个主题的一本书,并将其用作你对整个生活类别的信念的基础,那么这些信念的合理性如何?你的知识有多准确和完整?
请不要怀疑,某些作者写的书,有时候确实会“夹带私货”的,可能会影响你对于某些领域的判断。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就是阅读关于同一主题的各种书籍。
例如你想学习“从众”这个概念,不同的书籍会给出不同的描述。
在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合著的《心理学与生活》一书中,对于“从众”一词的描述是:人们采纳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意见的倾向。
而在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一书当中,对“从众”的描述则是:指由于群体的压力而做出改变个体的行为或信念。
在桑德拉·切卡莱利和诺兰·怀特的《心理学最佳入门》一书中,对这个概念的定义描述得更为直白:为了迎合其他人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经过这种对同一个概念,用不同方式描述的方式去学习知识,你对于该主题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而且,从不同的角度挖掘,通过不同作者的眼光看待同一个问题,还能够超越自己经验的界限。
这就是提升自己思维深度的做法了。
第六:读两遍孔子有云:温故而知新。这也是读两遍书籍的好处。
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也是这样认为:“任何值得阅读的东西,不仅值得阅读两次,而且值得一读再读。如果一本书有价值,那么你总能从中发现新的发现,发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即使你读了很多遍。”
当你读一本书两次时,你可能会发现一些你第一次错过的东西,但更有可能的是,同样的内容,启发你不同的思想。
例如以前读《红楼梦》时,看到这个诗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会觉得这种写法很酷,然后用来调侃朋友的爱情。
但是现在长大了,再读一遍这个诗句,就会跟自己的人生挂钩了。在这个社会上行走,真真假假随时变换,有些你在乎的东西,看似触手可及,但其实永远都不属于自己。
对于这个诗句,我就有了新的理解。
这是因为根据我们在生活中所处的不同阶段,同样的句子会结合我们自身的经验,从而得出不同的想法。
当然,即使你没有从每次阅读中得到新的东西,重温好书仍然是值得的,因为想法需要重复才能被记住。
心理学家大卫·凯恩说:“当我们只学习一次某事时,我们并没有真正学会它——至少还不足以改变我们。它可能会暂时激发灵感,但很快就会被之前数十年的习惯和条件所淹没。”
毕竟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复合。
虽然一本书很少会改变你的生活,即使它确实可能唤醒你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和评价,但关键是,阅读每天让我们变得更聪明一点。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