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回答了一个问题:诗词对“词”“句”都很考究,你怎么看?
前言:
优秀的诗词确实对“词”“句”都很考究,这种考究就是古人常说的炼字和炼句。除了这两点,诗人还要注意“章法”的考究。
从字、句、篇三方面都要精益求精,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不过,在考究的同时,还要注意自然和流畅,避免过于明显的“雕刻”痕迹。
一、“词”的考究,炼字
1、炼字
宋朝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说到:
作诗在于炼字。如老杜“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是炼中间一字。“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是炼末后一字。酬李都督早春诗云:“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若非“入”与“归”二字,则与儿童之诗何异!葛常之
这里的炼字,是指单个的字,以动词为主。这种动词往往是一句诗中的诗眼,例如“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中,炼中间的字:过、动;“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炼最后一个字:隐、闻。
另外,魏庆之还说,“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假如不是“入、归”两个字,那么这两句与孩子写的诗没有什么区别。
2、典雅 菡萏与糕字
古人炼字的讲究,不仅仅但是单个的动词,对于“名词”也很讲究。例如南唐中主李璟的《摊破浣溪沙》中,有这么一句:菡萏香销翠叶残。
其中的“菡萏”是指荷花,《尔雅》 释草第十三中写到:
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
在这里用《尔雅》中的词,除了平仄的要求外,更显典雅。
古人用字,讲究最为过分的有唐朝的刘禹锡,据说:
“刘梦得作诗欲用糕字,以五经中无之,辍不复为。宋子京以为不然。故子京《九日食糕有咏》云: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一世豪。’ 《邵氏闻见后录》
五经是指的《诗经》、《易经》、《尚书》、《礼记》和《春秋》,这都是古代读书人必学的功课。
宋祁笑话刘禹锡过于讲究,不过我们可以看出来,古代读书人诗中的字非常敏感,不好的字,就如同米饭中的沙子一样,好的诗人是能够感觉到咯牙的。
3、代字的使用
诗人们在名词的讲究中,特别要注意“代字”的使用。
宋人沈义父在《乐府指迷》说到:
炼句下语,最是紧要,如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如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又咏书,如曰“银钩空满”,便是书字了,不必更说书字。
古人用红雨代替桃,用银钩代表笔,用青州从事代表酒等等,也是一种讲究,不过有的时候,代字不可乱用,否则失之自然,令人生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