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回答了一个问题:写诗最注重的是什么?最忌讳什么?
前言
《论语·季氏第十六》中记载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诗,知识上存在短板,作不出好的文章,也无法和上层人士沟通。不学礼,不懂得规矩,也无法安身立命。
诗,最需要注重的是言之有物,立意要正。其次,作诗要符合诗的规矩。
特别是在永明体诗人开始研究四声八病后,沈约等人就认为有些诗病是“巨病”,如果不懂的话,就是个外行人。
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文镜秘府论》
老街从现代人作诗的常见现象出发,说几点自己的认识 。
一、关于律诗格律诗要特别注意的,首先是出律的问题。
刚学诗的人要注意:不懂格律规则的人,几乎是做不出格律诗的。恰巧符合格律这种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机率非常非常低。
所以,并不是八句的诗一定是五律或者七律。假如不清楚格律的话,不要在题目中标识为五律、七律、排律。
但是,绝句中有古绝句和律绝句,四句的诗是绝句,但未必是格律诗。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绝句也有押韵的规矩,押错了韵,也是一病。
除此以外,格律诗还要注意这几个细节:
1、句式结构避免单调
这个问题有人称为结构的合掌,不算大病,但是高手作诗都很注意避免。特别是五律七律中间二联,要避免句式无变化。例如看杜甫《秋兴八首》颔联,2221: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颈联两句是2212: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2.仄收无变化
这个也不算大病,但是同样是需要注意的细节。白脚除了避免撞韵,还要注意上、去、入的变化, 例如王维的这首《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 :
座客香貂满,宫娃绮幔张。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
积翠纱窗暗,飞泉绣户凉。还将歌舞出,归路莫愁长。
注意仄收的四个字(白脚):满,上声;色,入声;暗,去声;出,入声。
3、重字与重韵
格律诗的重韵是绝对不允许的(也有例子,如罗隐《县斋秋晚酬友人朱瓒见寄》犯重韵) ,古体诗的重韵并不少见,例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但是格律诗中有意识的重字是允许的,如李白折腰七律《登金陵凤凰台》、杜甫的《曲江对酒》: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4、重意
如李白的《赠孟浩然》就被人批评: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其中的“红颜弃轩冕”与“迷花不事君”意义重复,都是不愿出仕的意思。
5、合掌
合掌是另一种特殊的意义重复,专门指上下联的意义重复。
宋之问《初到黄梅》诗: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
“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道理仍然和上面一样:每一个字都要讲究效率,要避免重复。
二、关于填词唐宋人填词,大多是依曲填词,也有和周杰伦一样同时作词作曲。后来的人依照词谱填词。
所以,千万不要误解字数对了就是填词。
我估计每个人都见过这类“词”吧。我曾经见过全国性的报纸发表过某人填的“词”,犯的就是这种错误,我就不录入了。
关于词谱要注意,今天的词谱最早出自明朝(张綖根据唐宋词编撰《诗馀图谱》三卷),后人经过几次增删改编,在清朝编撰出的《钦定词谱》是最全版本。但是并没有涵盖所以的唐宋词,因此我们还是能找到不合谱的唐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