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韵要特别说一下,前面讲过,不会押韵的人,可能连古体诗(非格律诗)也作不对。
押韵要注意:
1、 双数句押韵
大多数诗是双数句押韵,例如《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单数句押韵往往出现在第一句和古体诗换韵的第一句,其他的单数句多为白脚。
也有例外,如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曹丕《燕歌行》句句押韵。
2、不换韵的诗,不可平韵、仄韵混押。
3、换韵的诗也同样有规矩。
一组以内的押韵,遵守不换韵的规则。
4、新韵与古韵不要混用。
另外还要注意避免:
- 重韵(词谱中的叠韵不是重韵,例如《如梦令》)。
- 撞韵:白脚与韵脚同韵母。这种不算大病,例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凑韵:为了押韵勉强凑合填上一个字,包括不协调的倒韵。
- 哑韵:不响亮。
- 同义韵:例如花、葩;忧、愁,不要在一首诗中使用。
- 同音韵:同音韵也不算大病,但是要尽量避免连续使用。
古人关于诗病的论述有很多,最有名的是南北朝永明体诗人沈约的“八病”,在空海和尚《文镜秘府论》记录的最清楚。
八病并没有都被后人认可,不过平头和上尾还是要特别注意 。
1、平头
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犯者名为犯平头。平头诗曰:“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如此之类,是其病也。)又诗曰:“山方翻类矩,波圆更若规,树表看猿挂,林侧望熊驰。”又诗曰:“朝云晦初景,丹池晚飞雪,飘枝聚还散,吹杨凝且灭。”《文镜秘府论》
这段话中,有两种平头,第一种无所谓。但是第二种很重要:“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五律中的前两句,第二字永远和第七字是不同的。例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假如相同会怎样呢,就出律了呀,看出来了吧,这是格律诗的基本要求。
2、上尾
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 名為上尾。詩曰:“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或云:如陸機詩曰:“衰草蔓長河,寒木入雲煙。”(“河”與“煙”平聲。)此上尾,齊、梁已前,時有犯者。
齊、梁已來,無有犯者。此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唯連韻者,非病也。如“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是也。(下句有雲“鬱鬱園中柳”也。)《文镜秘府论》
理解平头后,就不难理解上尾。
近体诗四联除了首句用韵的诗体外,上句是仄收,下句是平收。齐梁以后的古体诗也多是如此,上句是平收的话,下句是仄收。总之,除了首句押韵以外,第5字和第10字不可以同声。沈约说齐梁以前有不少同声现象,但是齐梁以后,不懂这个道理的文人就是外行了:
“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
八病的平头和上尾,是格律诗必须遵守的规则,其他六病,就没有那么严格了,甚至唐朝人也有不以为然的情况,格律诗也没有完全遵守。
不过上面说的“2.仄收无变化”,也在八病中有提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文镜秘府论》看一看。
五、白居易的五忌古人关于诗的禁忌也有很多论述,这里说一下白居易的观点。
白居易有 《金针诗格 》传世,不过今天的版本或有后人改动,亦有后人伪作之说,不过一般认为《金针诗格 》至少是晚唐时的作品,这些争议姑且不论。
诗有五忌 一曰忌格懦。二曰忌字俗。三曰忌才浮。四曰忌理短。五曰忌意杂。格弱则诗不 老,字俗则诗不清,才浮则诗不雅,理短则诗不深,意杂则诗不纯。《金针诗格 》
1、忌格懦
格律中的格就是意,这也是《文镜秘府论 》中记载唐朝人的说法。格高可以理解为精神境界高,格弱,反过来理解即可。
2、忌字俗
可以参看刘禹锡不用糕字的故事。因为五经中没有“糕”字,所以刘禹锡作诗不用这个字。刘禹锡虽有过之,但是“忌字俗”是诗人要注意的问题。
俗字不是不能用,但是不太好驾驭。苏轼作诗用过牛粪,梅尧臣作诗写过蚯蚓、蛇、蚊子、苍蝇、蜥蜴、跳蚤、虱子.........甚至写厕所里乌鸦啄食蛆虫:《八月九日晨兴如厕有鸦啄蛆》。
3、忌才浮
用字用词要文雅,不要太显摆,避免暴发户心里,恨不能把兜里的货统统掏出来。
4、忌意杂
主题要鲜明,一首诗可以多重语境、多重理解。但不能表达起来杂乱无章、南辕北辙。
结束语对于很多学诗的人来说,一开始先把格律规则搞清楚最重要,这是学习古诗词创作的基础。
创作中的问题,古人都研究过,也都有方法,有的传了下来,有的没有传下来。而且传下来的也常有争议。
但是只读诗不作诗的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妙处。
例如很多人对“八病”嗤之以鼻,其实真正研究一下才知道,没有四声八病,根本就没有后来的格律诗。后人对八病进行了取舍才逐步完善了格律诗的规则。
另外,并不是古人所有的诗词都是佳作,择其善者而从之。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