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只生活在大地、空气和流水的世界里,我们也生活在人格和爱的真实世界里。当我们认识到我们生活在爱里——我们就感觉到,远离爱和思考的生命是不和谐的。
——题记
我们从外面的世界采撷万物,占为己有。沉思则正好相反。它深入伟大的真谛的核心,最后,我们被沉思主宰了。
一种知识,是我们从他人那里学到的。另一种知识,是我们观察、试验、思索而获得的。
最崇高的真谛,是那种只有沉浸其中才能获得实现的真谛。当我们的意识浑然消失在真谛里,我们才大悟,我们不只是获取,我们也和真谛融为一体。
我们沉思,我们的心灵真诚地交融于至上的真理时,我们的一切行动、语言、举止便是真。
沉思不是索取,而是与一切创造融为“一”。
以上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对沉思的理解,不谓不深刻,不谓不明晰,不谓不全面。
关于沉思或思考这个话题,其实历史上有很多哲学家都曾经为此着迷,并为此而展开过大量的讨论和论争,而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哲学家当属马可·奥勒留,他所写的那本《沉思录》,很多后世的领导者包括国家*都曾经把它当做案边书,当做床头必读书目,而且都把此书奉为人生之圣典。
但今天咱们要说的恰恰不是这本书,而是另外一本和它名字一样的书,也叫《沉思录》,它的作者是古罗马著名的斯多葛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徳,一起来了解下。
哲学家简介——
爱比克泰德(约55—约135年),古罗马最著名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之一。出生于古罗马东部弗里吉亚的一个奴隶家庭,童年时被卖到罗马为奴,后师从斯多葛哲学家鲁佛斯,并获自由;他在罗马建立了自己的斯多葛学园,从事斯多葛哲学的教学,后因罗马皇帝图密善害怕哲学家日益强大的影响力对王位构成威胁,便将爱比克泰德等驱出罗马;他移居希腊尼科波里斯后以教书终其一生。
爱比克泰德对斯多葛派学说有极其重要的发展和突破,是继苏格拉底后对西方伦理道德学说的发展作出最大贡献的哲学家,是真正集希腊哲学思想之大成者。他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具体的生活伦理学的思考上,重心性实践,主张遵从自然过一种自制的生活,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哲学与宗教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爱比克泰德认为,要想获得幸福与自由,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些事情我们能控制,另一些则不能。只有正视这个基本原则,并学会区分什么你能控制,什么你不能控制,才可能拥有内在的心灵宁静与外在的做事效率。
伤害我们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世间万物不是为迎合我们的期望而出现的。它们该怎么发生就怎么发生,人们该怎么行动就怎么行动。
自由并非为所欲为的权利或能力。自由来自于对自身力量的限度和上天所设置的自然之限度的了解。接受生命的限度与不可避免性,而不与其抗争,我们才能获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