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应手。
看看实践的重要性。这个故事出自《庄子·天道》。有一天,齐国的国君齐桓公在堂上读书,堂下有个名叫扁的工匠正在做车轮,人们都称他为轮扁。他看见桓公端坐在那里看书,便放下工具走上去问道:请问大王,您看的是什么书?桓公应声答道:我读的是圣人的书。圣人还活着吗?早死了。
轮扁不在意的说:大王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王公听了很生气,说:你这个工匠胆敢胡言乱语,如果说的有理便罢,讲不出道来,我绝不饶你。能贬从容不迫的说:好吧。就拿我做车轮这门手艺来说,我的斧头砍木为轮,不慢不快,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这种熟练的技巧只能是实践中养成的,我的嘴是难以表达出来。有些道理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体会得到,光靠看古人留下的书是不成的,因为那已成为过去的东西了。后来人们便把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简化为得手应心或得心应手。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技艺娴熟或做事非常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