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出自何处,作何解释?
这两句话出自《礼记·中庸》。上半句出了个名人,就是白居易。下半句出了个成语:“行险徼幸”。原文是:
正已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正已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说的是我们学习君子风度,要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言行,不去向别人乞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没有这种妄念,就不会产生怨恨。对上呢,不会怨恨老天不公平,对人呢,不会怪责别人对你不公平。
但是这并不等于安于现状,白吃等死。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君子的“居易”并不是指居住简陋,而是指“居心”平正温和,“俟”是等待的意思。所以上半句是说,所以君子居心平正坦荡等待上天使命。天命来了怎么办,当然是抓住机会,一举成功。“小人行险以徼幸”,“行险”就是和“居易”相对应的行为,指把自己置身于险境。为什么小人要这么做呢?因为小人见识不够,看不到真正的机遇,总是心存侥幸,以为很多事情可以涉险过关。
小人会不会成功?当然也会,因为世事就是有侥幸的。但是侥幸相对于大数据来说,是一种很小的几率。那么我们在处理这种低成功率的行为的时候就要详细做出回报率的预测。而君子的态度则是看穿事物背后运行的规律,只在大势到来的时候出手,马到功成。
讲理论比较泛泛。其实最好解答这两句话的事情就是玩纸牌。
南方人的“跑得快”,三家打牌,如果出牌方让另外两家一张牌都没有出,那么就叫“春天”,赢得的筹码翻倍。如果只是先把牌出完了,就只能有下一把的出牌权。
当我们拿到一手很有可能关另外两家“春天”的牌的时候,不过又可以计算到有很小的几率不会成功,因为有可能牌抓偏在一家手中,我们发出去的牌一旦被管住,可能就连上游(最先出完牌)都当不了。但是这种几率很小,很可能两人都要不起,筹码全部翻倍,关他们两的“春天”。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赌“春天”还是谨小慎微地避开那个可能失去上游的几率,让两个对手每人出一到两张牌(不是春天了,筹码不翻倍了),让自己牢牢把握住下一把的出牌权?
这个时候就有两种人。一种人就是“爱拼才会赢”的人,只要有春天的机会就会去“博”,博中了,收入翻倍。一旦博错了,就失去上游的位置。
这种人就是上面那句话中的“小人”,行险徼幸。
另一种人不在乎这一把的筹码收入,安安心心地先过掉自己没办法处理的牌,然后当个上游,等待下一把出牌的机会。不是绝对的“春天”牌,坚决不去尝试。哪怕最后清理牌,还原现场真的是“春天”牌,他也不后悔,不遗憾。因为他掌握了下一把出牌权,还有机会。这就是“居易”,“俟命”则是“牌风来了,挡都挡不住”,手上的牌肯定可以出春天,那么这种人也绝不会浪费机会。
这种人就是上面那句话中的“君子”,居易俟命。
道理说起来简单,大家都知道,赢到最后的肯定是牌中“君子”。因为他会打顺风牌,而且越打越顺。而牌中“小人”则会因为侥幸而狂喜,同时因为不侥幸而失去主动权,进而失去顺风的牌势,越打越不顺,最终输的精光走人。
当然,这只是个娱乐性的比喻。真的“君子”,可能根本不会参加这种需要运气的活动。他们平淡如水,但是心中有数。
很遗憾的是,大部分人都是怀抱侥幸心理之人。
还有一种人,分析起来头头是道,道理都懂,但是真正往牌桌上一坐,就理智全失,手脚失灵。
最遗憾的就是,作者就是第三种人,所以,远离是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