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时候看电视剧时,每当看到剧中的大反派改邪归正之际,总会有一个世外高人站在那里用十分高深的语气说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在当时总觉得这句话只不过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辞,因为就算再好的金玉良言,听多了之后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免疫效果。不过随着后来接触到的古文越来越多,这句话的出处也终于被翻了出来。
原来它是出自《左传·宣公二年》中,晋文公与臣子士季的对话: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不过在当时看来,这句话无非是古人为了达到劝人向善的目的,而故意说出的夸张性语句。尤其是“莫大”这两个字,充满了非常明显的夸张意味。
晋文公
更何况《左传》书中记载的晋文公,也并没有真正改过自新,只是顺口说了一句:“我知道错了!”但是事过之后却依然和从前一样昏庸无道,最终被自己的臣子刺*身亡。
了解到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之后,这句话的可信度,又在原来的基础上打了一个非常大的折扣。就像那美丽的童话一样,所有的期盼都很美好,但实际效果却总是无法如人所愿。
可是这句流传了千百年的名言,真的只是一句善意的欺骗吗?如果真是如此,又为什么会被世人经常挂在嘴边上,难道所有人都喜欢自欺欺人不成?
真实的情况当然不可能是这样,那些想法只是年少时的片面性理解,远非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当初的晋文公虽然没能改过自新结下善缘,但是却并不能因此而否认知错能改的良好效果。
一个人从犯错到知错再到改错,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逐步完成,才能达到最终“善莫大焉”的结果。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今天咱们就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经历,来讲述这个问题。
人之所以会犯错,是因为把能力用错了方向在《西游记》的初始阶段,尚未改邪归正的孙悟空,其实一直都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自从在菩提学院进修完成之后,他的人生便如同开挂一样突飞猛进,从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快速成长为妖族中的一代王者。
不过由于没有人在思想上对他加以正确引导,这个能力超群的后起之秀,终于在放纵的情况下误入歧途。关于他犯错的事迹,在这里就不再过多的赘述,毕竟强闯地府大闹天宫的故事已经讲过太多遍,老生常谈只能浪费大家的时间。
总之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孙悟空当时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良好的规划,空有一身本领,却不知道该用在什么地方,到头来终究走上了一条极其叛逆的道路。但是从反方向来看,这些事情也印证了他的能力,已经超过了天庭中的大部分神仙,这一点的确无可否认。
而他之所以会一路错下来,是因为还不曾认识到自己的方向已经发生了错误。人们在犯错时都会有这样的心态,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并没有问题,所以才会一直坚持铸成大错。
在这个时候越是有能力的人,犯下的错误也就越严重。比如孙悟空如果没有惊人的战斗力,也就难以完成大闹天宫的壮举。所以说犯错也是能力的一种体现,只是无法起到良好的作用,难以对世界和社会造成积极的影响。
这是一个非常客观的判断方式,对错属于概念的范畴,代表着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而能力则是一种绝对值,代表着一个人的自身价值,至于是正值还是负值,完全取决于用在哪个方向。如果用在正道上就会发挥出正能量,反之则会形成具有危害性的负能量。
那么与此同理,对于犯错之后的孙悟空,应该被否定的是之前的人生方向,而不是他自身所具有的能力。或者也可以说他之前能够闯下多大的祸,改邪归正之后就能够发挥出与其相等的作用。
因此现在摆在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主动弃恶从善。
知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要想让一个曾经犯下严重错误的人,重新走上正确的方向,需要让他真正认罪悔改,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而不能像古时候的晋文公那样,只是说说而已,那种自欺欺人敷衍了事的方式,最终只能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