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公请掌文言文翻译,晏公爷图像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9-30 21:10:49

【阅读提示】

商丘古城南侧的南湖碧波荡漾,四周翠意盎然,湖水印映着千年前的书香古建——应天书院。谈起这座书院的兴盛,更多人了解的是与“先忧后乐”的范仲淹有关。那么,又是谁发现并重用范仲淹到书院执教,给其拨付大量教育经费保障办学所用,最终使应天书院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的呢?他就是晏殊。他开启了宋代兴学的先河,而宋代兴学的肇始是应天书院。因为兴学之时,晏殊的官职是应天知府。《宋史》载:“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晏殊)始。”宋代教育的复兴,是从商丘开始的。

晏殊当时在京都汴梁(今开封)任枢密副使(相当于副宰相),怎么忽然到应天(今商丘)任知府了呢?这里还有个小插曲:晏殊作为大宋王朝的神童,14岁时参加殿试就被赐同进士出身,在东宫伴太子(即后来的宋仁宗)读书,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迁枢密副使。他性格刚毅直率,而且脾气急躁,在刘太后“垂帘听政”时期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除了不听太后旨意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外,还因生气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打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而罢枢密副使,贬职商丘。任职商丘后,他不但大力兴办教育,而且曾在逢泽驯鹭以排遣心中的郁闷。

晏殊密贬知应天 兴书院振举教育

晏殊在宋代文坛名声鹊起,“文章为天下所宗”,而且在政坛“辅道圣德,忧勤国家”(《宋史·晏殊传》)。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文港乡(今南昌进贤县)人,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晏殊迎来了他的一个人生转折点,是年正月十九日因反对太后旨意并打折皇宫侍从的牙齿,被弹劾后于次日贬职地方,以刑部侍郎知宣州(今安徽宣城市),几个月后任应天府(今商丘)知府留守南京。《宋史·晏殊传》载:“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

晏殊在被贬知应天府后,最卓著的功绩就是从大兴学校开始抓起,振举大宋王朝的教育事业,为国强民富储备人才:“留守南京,大兴学校,以教诸生。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欧阳修《观文殿大学士行兵部尚书西京留守赠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铭》)在加大教育资金扶持的同时,他以扶持应天书院为抓手,延请得力人才范仲淹主管学校以教生徒:“殊至应天,乃大兴学,范仲淹方居母丧,殊延以教诸生。”(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晏丞相殊留守南宁,仲淹遭母忧寓城下,晏公请掌府学。”(司马光《涑水记闻》)晏殊还延请名师厚待之,如王洙、韦不伐等。《宋史·王洙传》载:“晏殊留守南京,厚待之,荐为府学教授。”张方平《乐全集》载:“睢阳乡先生韦君讳不伐,字次德……君久处师席,晏元献公、宋宣献公、蔡文忠公相继居守,皆厚为之礼。”(《朝奉郎守太子中舍骑都尉韦君墓志铭并序》)天圣六年(1028年)十二月,在晏殊的谏议下,朝廷还“诏免应天府书院地基税钱”(《宋会要辑稿·崇儒》)。

重庠序学子登科 荐名士以才兴国

应天书院在晏殊的支持下,规模日益扩大,进入兴盛发展期。再加之应天府密迩东京,学生“相继登科,而魁甲英雄,仪羽台阁,盖翩翩焉,未见其止”(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据傅璇琮《宋登科记考》载,天圣五年(1027年)这年,应天书院就有王尧臣、赵概、王素、文彦博、韩琦、吴育、彭思永、梅挚、冯璪等进士及第。天圣六年(1028年)春夏,范仲淹作文夸赞晏殊知应天府的兴学成效。他在《南京府学生朱从道名述》中这样记述晏殊莅任应天后对教育的重视及成效:“乃首访胶庠,躬省弦诵。敦六籍以恢本,发四科以彰善。于是人乐名教,复齐鲁之盛;士为声诗,登周召之美。既而丘园初秀,阀阅令嗣,拳拳允集,济济如归。”此时晏殊还给贫困学子免学费命名以鼓励:“沛国朱生,世敢冠冕,幼苦霜露……公特命就学,果知向方……公又嘉其迁善,以‘从道’而名焉。”

晏殊一生唯贤是举,《宋史》称他“善知人”。他在天圣六年八月从应天复职京都,诏命他保举人才,首开北宋荐人之风。晏殊荐王洙为应天书院说书:“天圣六年九月,御史中丞晏殊言:‘应天府旧有敕赐书院,诸生阙于师资。伏见部授贺州富川县主簿王洙,素有文行,甚明经术,欲就举留令所授官允应天府书院说书。’从之。”(徐松《宋会要辑稿·崇儒》二之三)当年,晏殊还以《举范仲淹状》荐范仲淹为秘阁校理,从此范仲淹实现了从地方官员步入京官的人生转折:“十二月四日,学士院试大理寺丞范仲淹,策稍堪、论优,诏充秘阁校理。以御史中丞晏殊荐命试。”(徐松《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一之二七)晏、范二人的友谊保持了一生:“范文正公以晏元献之荐入馆,终身以门生事之。”(《范文正公集·言行拾遗事录》)范仲淹有与晏殊的唱和诗《依韵奉酬晏尚书见寄》等数篇以及书信数封。

录进士编排等第 授诗法情系二宋

在民权县双塔集有双状元塔,始建于北宋,是为纪念该村于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有宋庠、宋祁两兄弟中同榜甲科进士而建。东西两座十三级砖塔相互对望,历经沧桑,该县双塔乡也由此得名。二宋兄弟及第当年,正是晏殊在朝廷按照旨意为考中的进士编排等第。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零二云:“(天圣二年三月)礼部上合格进士姓名,诏翰林学士晏殊、龙图阁直学士冯元编排等第。乙巳,御崇政殿赐宋郊、叶清臣、郑戬等百五十四人及第。”宋郊即宋庠,他初名郊,入仕之后为避“宋交”之讳改名宋庠。当时宋祁成绩为第一,章献太后以为弟不可先兄,乃擢宋庠为第一,置宋祁为第十,时号“大小宋”。由此,宋庠成为当年的状元,亦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

宋庠、宋祁兄弟作为晏殊的门生,晏殊对二人的才华甚是赞赏并予以栽培。《宋朝事实类苑》卷三十九云:“二宋俱为晏元献门下,兄弟甚贵显为文必手抄寄公雕润。”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云:“元献以(诗法)授二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云:“公之佳句,宋莒公皆题于斋壁,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类。”宋庠《宋元宪集》中留传至今的与晏殊唱和的诗文尚有《和中丞晏尚书木芙蓉金菊追忆谯郡旧花》《晚岁感旧寄永兴相国晏公》等十多篇以及书信数封。晏殊对宋祁(字子京)尤为器重,《东轩笔录》卷十云:“晏元献当国,子京为翰林学士,晏爱宋之才,雅欲旦夕相见。遂税一第于旁边近,延居之,其亲密如此。”《宋元宪集》卷十五《览子京西州诗稿感知音之难遇偶成短章》之注:“子京《出小麾集》,甚为元献晏公所重,叙以冠篇行于世。”《宋景文集》中留传至今的与晏殊唱和的诗文尚有《和中丞晏尚书忆谯涡》等二十多篇和书信十余封。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