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最有哲理的句子,道德经中你认为感触最深的句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9-30 22:09:38

道德经最有哲理的句子,道德经中你认为感触最深的句子(1)

01

怨恨一个异性,本质上是因为你的*在TA的身上得不到满足。

然而换位思考一下:你又满足了对方多少*呢?

02

摆脱烦恼最好的办法是:否定烦恼存在,让烦恼直接消失。

举例说:孩子择偶,不听我的意见,怎么办?答案是:如果孩子是对的,就让TA自己决定。如果孩子是错的,让TA摔一跤,摔一跤不是坏事,人只有摔跤才会长大,所以,这是TA的事,不是我的事,我纯属自寻烦恼。想通了,烦恼直接消失。

再举一例:亲戚甲从我手上借走2万元,一直不还钱,怎么办?答案是:回想一下亲戚甲以前曾经在ABC等事情上帮助过我,扯平了,2万元当作酬谢TA。我并没吃亏。想通了,烦恼立马消失。

其他事情类推。总之,摆脱烦恼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你的认知维度,直接否定烦恼存在,让烦恼立即消失。

03

坐你旁边的同事,每次离开座位,TA都要把抽屉锁上:

你可以负面解读这件事:TA怀疑我的人格、怕我偷TA东西。

你也可以正面解读这件事:反正TA每次都上锁了,TA就不会丢东西,就算丢了也和我无关,因为TA已经上锁了,我落个清白,我反而应该感谢TA以这种方式在“保护”我。所以,这也可以理解成一件好事。

所以说:一件事是好事还是坏事,往往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同理:

你的儿女择偶,你提供了很多意见,儿女不听:这未必是坏事,因为没有参考你的意见,所以儿女无论婚恋幸福与否,你都没有责任,你们的亲子关系不会因此受到影响、不会出问题。

反之,儿女择偶,你提供意见,儿女听了:这也未必是好事,因为TA参考了你的意见,所以如果日后这个选择被证明是错误的、并且导致TA婚恋不幸福,那么你就“有责任”,TA就会怪你,你们的亲子关系,就会出问题。

注:父母给儿女的择偶建议,通常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未必可靠,因为父母再怎么厉害,也不是火眼金睛,无法准确预测和判断儿女的这个对象未来会不会出轨、会不会家暴、会不会吸毒赌博、会不会*负债、会不会长期争吵不和……等等各种情况,这些情况完全超出了一个凡人的预测能力。

04

《道德经》说:反者,道之动也

意思是说:世间事物往往是循环往复地发展变化的,所以我们观察一个事物的发展轨迹,往往发现它走着走着就会走反。

生意人的生活轨迹是个典型:赚钱→亏钱→赚钱→亏钱→赚钱→亏钱→赚钱→亏钱→赚钱。赚钱的生意做到后来会亏钱,亏钱的生意做着做着反而开始赚钱,如此反复,连马云都是这样,很多人误以为马云做生意都是赚的,大错特错,马云在过去20年间,投资了很多赚钱项目,也投资了很多亏钱的项目,他的业务也是在“赚钱-亏钱”二者之间循环往复的。

同理,一个人的情绪变化,也是这个规律:开心→不开心→开心→不开心→开心→不开心→开心→不开心。开心的时候得意忘形,演化成不开心,不开心就咬牙努力解决问题,于是又演变成开心,如此反复,循环不止。

其他的事物同理。总之,“反者道之动”,这是道德经的启示。

05

飞机失事,要寻找黑匣子,分析飞机为什么失事,有利于日后改进飞机的硬件和软件、以及飞行员的驾驶技术。如果飞机失事了,仅仅抱怨“倒霉”,不去寻找黑匣子,那是很笨的。

同理,你遭遇失败,不能简单总结为“倒霉”和“对方人品差”,而要冷静下来,认真复盘一下:你在这件事的过程中,到底有没有过错,有哪些言行违背了事物正向发展的规律,只有吸取教训,改过自新,你才能进步,日后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这叫做“黑匣子思维”

06

世道众生画像:

与己有关,跪求放过。

与己无关,幸灾乐祸。

07

现代人的离别,没有那么多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而是:

你想给我发个微信联系一下,但犹豫了一下,最终没发。

几乎同时:

我也想给你发个微信联系一下,但犹豫了一下,最终也没发。

于是,你和我三五年、七八年没联系,后来,也就没再联系了。

四十年之后,你和我,进了各自的焚尸炉。

就这样。

08

为什么说一个人的心不好,结局就不会好?

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

心不好,行为就不好。

行为不好,别人对TA的反馈就不好。

别人对TA的反馈不好,TA的结局就不会好。

就这么简单。

注:这是一般规律。无绝对。

09

所谓“职场三十五岁危机”无非是以下三点:

第一点:技术和业务水平不够好、工作表现不够出众。

第二点:没有管理和领导能力,不会带团队,当不了领导。

第三点:业务不够好,又当不了领导,而且还要求高工资。

所谓“职场三十五岁危机”,无非就是以上三点。

解决办法就是:要么业务做到极好,要么当上领导,要么调整自己的工资要价。以上三点,只要你做到一点,很可能就不会有三十五岁职场危机。

10

云的本质是水,幻化成云,只是暂时的假象,风吹下雨,云就消失了,水滴重回地面,所以,云不会“死”,因为没有“云”这个东西,云不是云,云是水,所以,云没有生,也没有死。同理,佛学认为:人的本质是泥土,人是由泥土幻化而成的,人死之后,尘归尘,土归土,回归本质,回归大自然,人之所以怕死,是因为人认为自己是人而不是土,只要人愿意改变观念,认为自己不是人而是土,是几十亿岁的地球泥土,那么人可能就不会那么怕死,因为土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我不是我,我是土,没有“我”,只有土,愿意这样想,可能对生死就能看淡一些。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