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恐龙发展简图(来源:Britannica)
陆地上的恐龙成了主要动物,享受着时代红利的它们却产生了内部矛盾,内卷成了恐龙演化的主要动力。恐龙种类在进入侏罗纪之后就直接进入了发展的高潮,新的恐龙物种如雨后春笋般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出现,这也使得恐龙种群愈发繁盛,下面我们简单捋一下恐龙的侏罗纪演化史。
侏罗纪是恐龙繁盛的开始
在早侏罗世,植食性的蜥脚类恐龙和肉食性的兽脚类恐龙快速兴盛,这两种恐龙都属于原始的蜥臀目恐龙,包括板龙、大椎龙等,体型较小,食物来源也较为单一,这也为它们失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板龙(来源:Photowall)
大椎龙,早期恐龙体型较小(来源:DeviantArt)
鸟臀目恐龙还没有卷入到早期的斗争中,但后来蜥脚类恐龙出现了新的物种,被称为真蜥脚类,这类恐龙体型不再守旧,开始向庞大体型进化,可以吃到更高的植物,并长出了可以咀嚼针叶的强壮下颌。在早侏罗世托阿尔期末期的一次小型灭绝事件中,银杏等裸子植物大规模消失,剩下的鳞片状树叶的针叶林繁盛,直接导致原始蜥臀目恐龙栖息地和食源骤减,并大量灭绝,而真蜥脚类恐龙靠着庞大体型和好胃口成功把后代带到了中侏罗世,以真蜥脚类恐龙为食的包鼻龙下目和坚尾龙类的部分兽脚亚目恐龙也搭着便车存活下来。托阿尔期也是除了白垩纪末以外最大规模的恐龙灭绝时期,这次小灭绝事件竟然只作用到恐龙这一优势物种上。经过早侏罗世末期的清理门户,剩下的恐龙成为了带领恐龙种群发展的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