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细雨闲开卷,微风独弄琴。
天气微凉,窗外飘起毛毛细雨。伴着活泼清圆的鸟鸣,点一盏绿茶,读几首唐诗。
古人多风雅。尤其是在风和日丽、花开烂漫的春季,更是把赏春、玩春、惜春之事写得淋漓尽致。踏青、赏花、听雨、观云、行舟、垂钓、品茗、对酒、思乡、怀人……春天可以做的诸多浪漫之事,在唐诗里处处可见。
随手摘录几句,体味唐人诗意: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花满中庭酒满樽,平明独坐到黄昏。春来诗思偏何处?飞过函关入鼎门。
品读春日唐诗,发现最懂春天的诗人应是杜甫,他写尽了春天的明媚多姿。诗人如丹青妙手,潇洒泼墨,细描点染,便绘就一幅幅春日画卷。
看他笔下的春天色彩斑斓,生趣盎然: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他笔下的花草树木袅娜多情,惹人爱怜: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春日里,鸟兽虫鱼最不甘寂寞,惬意地享受自然: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春风春雨中的景致也格外滋润细腻: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喜欢杜诗,一定会喜欢杜诗里的春天:山川秀丽,花明柳媚,意趣天然。
二
读着这些令人欢喜的诗句,品味着诗人热爱自然的恬淡心境,还会看出这是曾经吟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愤情怀吗?是泣诉战乱荼毒生灵,写出史诗“三吏”“三别”的悲痛心胸吗?是孤苦飘零、感叹世路艰险,发出“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的煎熬衷肠吗?
历来评价杜诗,多以“沉郁顿挫”为其风格。经历了大唐由盛转衰的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常处于居无定所、缺衣少食的忧愁困顿之中。但他具有宏阔的儒者仁爱之心,将个人的忧思推及为对家国不幸、黎民疾苦的深沉忧愤。“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在长安、潼关时期亲历战乱,目睹世间疮痍、民生凋敝,这一时期的诗歌充满了深切的悲悯之情、忧患之思。
乾元二年,杜甫携家人从陕西同谷出发,经历数月艰辛跋涉,翻山越岭,终于来到成都。次年暮春,在朋友的资助下,杜甫在西郊浣花溪旁筑起一间茅屋,这便是著名的成都草堂。
阅读杜甫寓居成都的诗歌,明显感觉他的内心平静多了,诗句也温暖质朴多了。闲淡岁月、日常生活成为杜甫吟咏的主要内容:江村赏幽景,水槛遣凡心;盼沙鸥常来,随燕子自去;与老妻下棋,看稚子垂纶;与老友言欢,呼邻翁对饮……这些平凡素朴的场景,因诗人心境安宁从容、笔意洒脱自由,充满着无穷妙趣。
三
杜甫爱自然,爱春天,尤其爱花。
诗人于江边独步,寻花观景,情随景生,一连写出七首诗,即《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每首诗里,都能看出诗人对春的热爱、花的怜惜,以其五为例: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水悠悠,春光融融。幽静处,一树桃花寂寞开放,令诗人目不暇接、爱惜不已,不禁发出“可爱深红爱浅红”的慨叹。
在这组诗里,可以想见一位老者拄杖徐行,在一江春水边细细观赏、慢慢品味,沉醉在春风里,流连在花香中,欢喜之余又不免生出些许遗憾。
遗憾什么呢?仔细品读,才知道诗人遗憾的是无美酒相伴,怕辜负了无限的春光。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七首绝句里,竟然四首都有酒。酒,能为美景助兴;酒,也能暂消心中万千愁虑。
简朴的草堂岁月中,杜甫一家老少暂时得到安稳,为何还有忧愁呢?
四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诗人忧愁的是春终将尽、花终会谢,人生已至暮年,郁郁而不得志。
叶嘉莹在《说诗讲稿》一书中谈到,古人的忧愁遗憾主要有三类:“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杜甫的忧愁也是如此:一身锦绣才华,素怀报国之志,却始终无法实现。为了生计,远离故都偏居西南,关山阻隔,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年届五旬,老病缠身,家国前途堪忧,残生安顿何处?
原来,诗人对春天的“欢喜”只是暂时的,“忧愁”才是常态。杜甫的矛盾、复杂、多愁、多思正在于此。
莫砺锋在《杜甫评传》中说:“杜甫以满腔的爱心去拥抱的正是一个疮痍满目的外部世界,所以他的爱中充满着同情、悲悯、惋惜,是一种浓烈而又沉重的感情。”杜甫对春天的热爱也是如此。尽管命运使他千疮百孔,但他依然怀着满腔爱心,用一切美好的诗句去拥抱春天,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茁壮与明媚。
读着杜诗,我们对美也心生怜爱,渐渐学会了珍惜当下光景: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珠海市九洲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3月20日第16版
作者:张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