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计就计反其道而行之,反其道而行之将计就计中计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11-13 14:58:37

用诈计以骗敌,被彼所知,彼则就其计而破之,称将计就计。能将计就计的多胜,因用计以骗人,彼知之而顺其计破之,这就出乎用计者的意料之外,不及防备而反中彼之计。而能将计就计的,首先必须知彼之计,然后才能设计以破之。

-小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海军妄图在中途岛与美国海军展开激烈的角逐,将美军逐出太平洋,而且还拟了一份作战计划书。但是美军情报机关截获并破译了日军的密码,然后针锋相对地制订了歼灭日本海军的行动计划。就在日、美海军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战争部署时,发生了一个意外。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不知通过什么方法获得了美国海军的行动计划,并把它当做独家新闻刊发在报纸上。美国情报机关和日本情报机关知道后都大吃一惊,随后马上将这一情报报告给各自的*。

罗斯福得知这一情报后也大吃一惊,如此严重的泄密,后果不堪设想。但是罗斯福在惊诧之后又马上冷静了下来,他认为:假如对这家报纸兴师问罪,必然会把日本人惊动起来,日本人立刻就会取消中途岛的作战计划,更为严重的是,日本人会警觉起来,对他们自己“密码”的可靠性发生怀疑,倘若日本人“更新”他们的“密码”,美国情报机关就等于徒劳无功,只得重新开始。

最终罗斯福采取的政策是:随便他们怎么说,假装不知道这件事。罗斯福这一“糊涂”,日军首脑也跟着“糊涂”起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美国人是在讹诈,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破译日本的密码。所以,日本军队不仅没有中止中途岛大战的计划,而且连密码也没有更新。

最后在进行中途岛一战时,日本海军撞入了美军精心设下的圈套,损失非常严重。中途岛大战后,日本海军在海上永远地失去了优势。

能知敌计和将计就计的,必须有敏捷的头脑,周密的思维,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这样的人才算是有智谋的人,任何诡计都难瞒过他;当其将计就计以破敌时,也不易被敌识破。事实确是如此,《三国演义》中将计就计的计谋,皆出于有智谋的人。

孙权*掉关羽之后,其主要谋士张昭求见。孙权问他有什么事,张昭严肃道:“咱们大祸临头了!”

“此话怎讲?”孙权不解其意。

张昭道:“您把关公父子*了,关公是刘备结义的兄弟,曾誓同生死。现在,刘备已拥有两川之兵,更加上诸葛亮的谋略,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将领的英勇,一旦刘备知道关羽父子遇害,能善罢甘休么?一定会起倾国之兵,奋力报仇。我恐怕东吴难于抵御了!”

孙权恍然大悟,大惊失色地连连跺脚:“哎呀,你的话很有道理,可事已至此,应该怎么办?”

张昭说:“您不必担心,我有一计,可转危为安。”接着就详细讲述此计内容:“现在,曹操拥百万大军,虎视华夏。刘备要兴兵报仇,必定要与曹操讲和。假如两处联兵而来,我们就危险了!所以,我们可先派人把关羽的头送给曹操,以明白显示我们之所以擒*关羽是曹操的指使。这样,刘备必恨死曹操,西蜀之兵也就不会攻我们,转而攻曹操。我们则坐山观虎斗,然后从中取事。这才是上策。”

孙权同意张昭的计策,马上派使者把关羽之头盛入木匣中,送到曹操那里。

曹操因为不久前关羽水淹七军,又大挫曹仁,正坐不安席,看到关羽头颅送到跟前,顿觉解除了心中大患,十分高兴,“云长已死,我终于能睡个安稳觉啦!”

曹操话音未落,阶下一人站出来大声道:“这是东吴嫁祸于我们的奸计”。

曹操定睛看,原来是主簿司马懿。忙问他为什么如此说。

“当年刘、关、张桃园结义时,誓同生死。现在东吴*了关羽,怕刘备报仇,所以才把关羽首级献给您,以使刘备迁怒于我们,不再攻打东吴,而跟我们算账。东吴却想在我们和刘备两败俱伤时,坐收渔翁之利!”

曹操一拍额头:“你说得有道理。我该怎么办?”

司马懿献计道:“这很好办。大王可以把关羽首级配上香木刻成的身躯,然后以大臣之礼隆重安葬。这样一来,刘备就不会恨我们,只会恨东吴而尽全力东征了。我们却可以观其胜败:刘备胜则也攻东吴,东吴胜就同东吴一起灭刘备。二处只要有一处被我们消灭,余下那一处就不会长久存在了。”曹操大喜。立刻召见东吴使臣,收下木匣,又命工匠迅速刻一香木躯体,与关羽头颅配在一起。一切俱备后,曹操率领文武百官,大供牺牲,以王侯之礼隆重为关羽送葬。曹操还亲自在灵前拜祭,并追赠关羽为荆王,派专门官员长期守护关羽之墓。这种葬礼,在魏国,可以说绝无仅有;以曹操的身份和人格,对关羽的尊崇礼敬,也可以说无以复加了。

刘备得知后,真的只恨东吴,发誓要倾国出动来报此仇。

孙权想嫁祸于曹操,但计谋被曹操手下识破,曹操将计就计,厚葬关羽,使得孙权的计谋*,刘备还是要与孙权拼命。将计就计的关键是识破敌人的计谋和他们所想达到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反其道而行之,使对手吃苦头,而且往往苦头还是对手自己找的。

曹操率领大军讨伐张绣,把张绣的军队围在南阳城内。张绣把城门封住,坚守不出。曹操不急于攻城,而是绕着南阳城观看了三天。三天过后,曹操命令士兵在城西北角上堆放干柴,而且召集全部军队,扬言在那里攻城。

张绣有一个谋士贾诩,他在城上看到此景,便对张绣说道:“我已经知道曹操的用意了,我们可以将计就计。我在城上看见曹操绕城观察了三天。他看城东南角砖土的颜色有新有旧,参差不齐,设置的障碍物也多半被损坏不管用了,因此就想从这里进攻,可他表面却向西北角堆积干柴,制造假象,想骗我们调兵去西北角。他们一定会乘夜色从东南角向我们进攻。”张绣问道:“那该怎么办?”贾诩说:“这事好办。明天可以让身强力壮的兵士,吃饱饭,全部轻装,隐藏在城东南角的房屋内。然后让大批百姓扮成士兵,防守西北角。我们只管让曹军从东南角登城,等他们进城时,一声炮响,伏兵齐出,定可活捉曹操。”张绣觉得贾诩的意见非常有道理,于是就采纳了他的方法。

曹操也让人暗地打探城内的消息,暗探报告说张绣把全部主力都撤回西北角去,而东南角却十分空虚。曹操听了非常得意,说道:“他们中计了。”于是便命令士兵暗中准备好铁锹、铁钩和其他爬城器具。曹军的军队白天只进攻西北角,到了深夜二更时分,却从城东南爬上城墙。等到大批曹军都入城时,只听一声炮响,张绣伏兵四起,曹操立即撤退军队。张绣的军队奋力追*,最终把曹军给打败了。这个故事就说明了将计就计这个策略是多么可行!

武则天执政时,曾经有人告发崔思竞的异母哥哥崔宣谋反,朝廷派侍御史张行岌前去审理。告发的人事先用奸计诱骗出崔宣的妾,然后把她藏了起来,再向官府告发:“崔宣的妾要揭发他想谋反的阴谋,因此他把妾*掉,把尸体投入洛河之中。”

张行岌按照原告的状子审查,也查不出任何线索。武则天大怒,命令他重新审案。张行岌复查之后,上奏武则天,结果依然同原先的一样。武则天火冒三丈,说:“崔宣假如确实*了妾,他谋反的罪行就显而易见了。现要找不到妾,怎能洗清自己的罪名?”张行岌很是害怕,就逼着崔思竞抓紧时间寻找崔宣的妾。崔思竞在城里中桥的南面已经花了许多钱,试图寻找藏匿崔宣妾的人。

几天时间过去了,仍然没有任何消息。但是,他每当家里私下商议事情,那告发崔宣的人就能知道。崔思竞估计家中有告发人的内线。于是崔思竞在家里佯装对崔宣的妻子说,要用三百匹绢,雇佣一个刺客将告发的人*掉。

到了第二天早晨,他就秘密隐藏在告发人家的台阶后看动静。崔宣家有个门客,姓舒,是婺州人,在崔宣家帮闲,崔宜对他格外信任。不一会儿,崔思竞看见这个人走到台阶,贿赂守门人把上述的话通报给告发的人。

告发的人于是向官府报告说崔家的人想要刺*他。崔思竞把这个门客叫到天津桥,骂道:“你这无赖险恶的东西;我崔家若因“谋反”而家破人亡,一定说你也是同谋,到那时你跳进黄河也讲不清楚。你如果能够找到崔家的妾,我就会送给你五百匹丝帛。你带着它回老家,就足以发家致富。不然,你也必然将是死路一条!”

这个门客后悔不迭,赶忙向崔思竞谢罪。于是他把崔思竞带到告发人的家里,在他的家里搜出了崔宣的妾。崔宣这才免遭一场*身大祸。

不依赖别人的力量自立者,很难加以控制或利用,相反地依赖别人的力量生存者,往往需要别人的帮助,利用这点来控制对方,乃是避免被对方利用反而利用对方的策略,也是将计就计的一种策略。

有次孔文举以自己的祖先孔仲尼曾经拜李元礼的祖先伯阳为师的事,得出“我和您老就是老世交了”的妙答,得到了众人的夸赞。太大夫陈韪听了心里非常忌妒他,想当众对孔文举羞辱一番,他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

孔文举听后应声说道:“想必您小时候很聪明吧。”

他这一回答,弄得陈韪非常难为情。

孔文举回答的高妙之处,在于很好地利用了“借力打力”原理。陈韪冷不防打来一拳,力道是“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愚笨”。你用什么方法打我,我也用什么方法打你,孔文举正好借这个力道反击陈韪:“想必您小时候很聪明吧。”潜台词是:“难怪你现在这么愚笨!”

依照同一逻辑借力打力,常会使恶意进攻者掉进自己设置的陷阱里,结局只会把自己弄得更狼狈。

还可以把借力打力的原理应用到赞扬别人的地方。

谢仁祖还是幼年时,父亲谢锟就常领着他会客。那时谢仁祖的言谈就已显示出奇异的悟性,已居于名流之中,大家都很赞许他,说他“年纪虽小,也是座中颜回”。

谢仁祖说:“座中如果没有孔子,怎么能识别颜回?”-你们夸我,我也“借力打力”夸夸你们,你们不是说我是很有学问的颜回吗,那你们都是颜回的老师孔子,学问远在颜回之上,一人发一顶高帽子,发得顺理成章,使之变成一场皆大欢喜的局面。

张仪凭借秦国的势力在魏国任相国,齐、楚两国很气愤,就想攻打魏国。雍沮对张仪说:“魏国之所以让您做相国,是以为您做相国国家可以安宁。如今您为相国,魏国却遭受兵祸,这说明魏国的想法错了。倘若齐楚进攻魏国,您的处境就危险了。”张仪说:“既然这样,那该怎么办呢?”雍沮说:“请让我去劝说齐楚两国放弃攻魏。”

于是雍沮去对齐楚的君主说:“大王可曾听说张仪和秦惠王订密约的事吗?张仪说:“大王如果能让我到魏国做国相,齐楚恨我,必定攻打魏国。若是魏国战胜了,齐、楚两国的兵力就会受损失,我就顺理成章出任魏相;若是魏国战败,魏国一定投靠秦国来保全自己的国家,必然割地给大王。齐、楚两国如果再想进攻魏国,它们已十分疲惫,怎么能与邦国周旋呢。”这就是张仪和秦王暗中勾结的原因。现在你们去攻打魏国,会促使张仪的计谋实现,而不是困厄张仪的办法。”齐楚两国的君主都说:“对。”于是不攻魏国。

雍沮解救张仪,在于充分利用了齐、楚两国对张仪的仇恨,让敌方误以为行使计谋会陷进圈套,告知敌方这样的计划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帮张仪,于是敌方就会放弃计划,从而挫败了敌方的原来有害于我方的谋划。这就是“将计就计”的谋略。谋略家们想得广,看得远,料事如神,经常指出各种事情的结果,你如果能经常在事情之初就判断它的结果的多种可能性,那么你的预见能力和说服能力就会大大加强。

将计就计,先知其计是关键。凡是诈谋,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必有漏洞,有其不合情理、不合逻辑之处,如能细心观察、冷静分析,则有可能看出破绽。而有智谋的人绝不会放过任何细节,因而能于小处见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