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萝卜丁
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线上的阅读和检索方式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为便于查阅电子网络阅读和浏览器历史浏览记录,"网络书签"功能在1993年美国Mosaic公司研发下首次运用在浏览器之中,促进了网络化"书签"的发展,后续的"收藏夹"功能也是基于此而诞生。信息社会下的"书签"具有时代性的特点,而古时候书签则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的底蕴。
无论是"网络书签"、纸质书签还是便利签,最便捷的功能在于方便阅读和检索浏览历史。书签是一门独特的文化形式,是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兼具实用性功能,同时包含审美艺术、人文理念等时代精神。书签也反映着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历史的"写实照",照见不同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人的精神风貌。
一、书签的历史文化追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积淀了上千年的智慧,从衣食住行上都体现了独有的文化魅力,尤其在文人的世界里,一切事物都是对艺术文化的再现。"文房"是古代文人雅士的"工作室",这一概念从南北朝时期形成沿用至今,其中"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最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如数家珍的物品。但是文房的用品涉猎范围广泛,除了笔洗、镇尺、印泥、书签等直接相关物品,还有香炉、茶盏、琴、剑等等都被列为文房清玩。古人云:"开卷有益,闭卷有签",书签是书籍的辅助工具,传承了古代的历史文化底蕴,浓缩了中国人的道义、知识、精神。
1、书签的萌芽时期:"牙黎"的具体功能
"书签"一词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唐代,杜甫在《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 中就有"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的诗句。但实物早在春秋时期就以"牙黎"的形式开始萌芽,所谓的"牙黎"就是用象牙制作而成的书签,放置在竹筒、简牍中来标记阅读的进度。"签"字的古*载为"籖",《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竹片或纸片上写有文字符号的一种标识"。进一步解释了"牙黎"的使用方式。在古时,文人做文章需引经据典,或者为其言论旁征博引,需要在书籍中找到具体的论据,而书籍众多繁琐,无法短时间内在浩如烟海的文字中找到所需要的资料。古人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便采用在竹简所需要的地方放置动物的骨质来标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读《小品》,下二百籖,皆是精微,世之幽滞。"徐震堮校笺:"籖,谓书签,有疑难处,加籖以志之。"以此可以看出,书签的具体功能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
文人雅士在使用书签后,为了让其使用更加便利,会在"牙黎"上系有带颜色的丝带,也让书签富有早期的审美艺术,让众多文人争相效仿,展现了中国文人的飘逸洒脱、豁达明理的精神风貌。从此"牙黎"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在历史上广为流传,为世人所喜爱。
2、书签的发展时期:"牙签"的实用性
书签发展到了唐代,其称谓从"牙黎"改变为"牙签"。"牙签"并非现代人所熟知用来剔牙的工具,实则为一种书签。在《大唐六典》中,在描述内府藏书时就提到:"经其库书,钿白牙轴,黄带红牙签;史库书,绿牙轴,朱带白牙荃。"在唐代的"图书馆"中,会使用不同的颜色制作而成的牙制的书签来区别书籍的类别。
唐人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韩愈的诗中也揭示了书签的实用性功能,在卷轴的外侧悬挂一枚牌子,标记注明书籍内容,书籍因此被极好地保护起来,如同未用手触摸过的新书一样。该种方式也表明"牙签"类似于现代的检索目录,可以让阅读者能够快速地翻阅到所需要的内容,极大地提高了效率,提供了便捷式阅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