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建国
吴王古渡我曾经去过,只不过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当时河对面合阳湿地公园刚刚开发出来,各地游人纷纷涌入,仿佛过江之鲫,我便是那其中的一条。车从陕西回来,过了用铁船架起来的浮桥,河边道路坑坑洼洼的,上坡下崖很是难行,唯有古渡口那一座高高的旧城楼,在萧瑟的秋风中耸立,给人一种沧桑岁月三千年的慵散遗韵。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黄河依旧汹涌,大地不改粗犷,人生却是淡漠了许多。故地重游已为常事,来来往往亦有数回,却始终没有走进过古渡的胸腑中。每每匆匆而来,再匆匆而去,只是在匆匆的路上扮演着一个匆匆的过客。无论是晨曦微露的黎明,还是余晖满地的黄昏,留在脑海里唯一不变的印象,就是那座在风雨中飘摇的城楼,还有周围注满岁月尘埃的断壁残垣。
春风吹来,冬雪融去,由夏雨秋霜中催生出来是历史的永恒,还有那永不复返的人生历程。天地永在,人生几何?草木一秋便又轮回。想必大家一定会记得清朝宰相张英那句“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诗句吧?眼前的吴王古渡不亦是如此吗?屈指一算,古渡始建于公元前636年,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依然倔强地向人们展示着曾经的风采,而那些曾经的建造者和穿越者呢?古渡无语,来者无语,我亦无语。
据说吴王古渡的建造与晋文公有关,我想大约许多人并不知道,而更很少有人能够把晋文公与临猗县联系起来。不过,这确确实实的是历史的存在,容不得置疑的,吴王古渡的尘土中至今留有晋文公的脚印。其时为春秋年代,河西为秦,河东为晋,两国甚为交好。只是当年叱咤风云的晋献公,虽然也算得上是一位精明的君主,正是他一手策划了“假虞伐虢”的大剧,让虞虢两家“唇亡齿寒”,成就了历史上一桩笑谈。
吴王古渡旧址
然而,晋献公也没有逃脱掉历史上诸多帝王们的诟病,他们虽然戎马倥偬,驰骋疆场,却抵挡不住宠妃美妾枕边风的吹拂。晋献公正是听信了郦姬的谗言,才在自家宫中上演了一幕“假虞伐虢”的闹剧。结果是太子申生被*,公子重耳仓皇出逃,整整在外流落了十九年,才于吴王古渡处由秦入晋。然后*弟复仇,登上王位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他为之建立起这座渡口,也算得上是为秦晋之好的凝炼,添加了一个美丽的符号吧。
与天地造化的历史长河相比,日出日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小浪花,烟消云散也只是一缕瞬间的美丽。我们眼中所谓千年的时光,充其量只能是转眼即逝的残虹,很快便消失在霄壤之间了。吴王古渡因其险要的地理位置,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05年魏王豹反汉降楚,曾屯兵于古渡边上,并更其名为“魏王寨”,当时的练兵场、点将台遗址尚在,向来往者讲述着远逝的故事,只是曾经不可一世的魏王,早已随风而去,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