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南湖红船重温入党誓词有感
中央档案馆(中央档案馆与国家档案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有一份俄文写就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里面清楚地写着,代表大会定于六月二十日召开,可是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代表,直到七月二十三日才到达上海,于是代表大会开幕了。
报告还明确地记录着参会人员:“参加大会的有十二名代表,他们来自七个地方(包括上海),两个地方各有一名代表,五个地方各有两名代表。”准确地说,当年的代表有13人,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共产党员。共产国际代表也出席了会议。但到7月30日,会议因暗探和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被迫中断。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至轻烟细雨的嘉兴南湖一艘单夹弄画舫中继续举行,会议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并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国共产党的星火就此燎于原。
红船访踪,回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重要讲话,有三句话让人印象格外深刻。一句是,党的经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我们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饱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一句是,实践证明,只要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就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一切艰难险阻。还有一句是,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100年前,很多年轻人深知“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他们义无反顾投身革命。平均年龄28岁的一大代表们,就是当年的那群少年中的13个。
大浪淘沙,100年的斗转星移,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我们党这支纯粹精锐的队伍走过了百年艰难而光辉的历程,这支纯粹精锐的队伍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了70多年,这支纯粹精锐的队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一大的13名代表、50多名党员发展到如今拥有9100多万初心如磐的党员。
在当年这艘小小的红船里,那个叫*的年轻人,他28岁,恰恰就是13个代表的平均年龄。1930年底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红军4万兵力反击国民党10万大军。*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应对国民党分进合击战术,首战告捷。第二次反围剿,红军3万兵力对抗国民党20万大军,以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战术五战连捷。第三次反围剿,国民党30万大军兵分多路长驱直入,红军3万再获全胜。第四次反围剿,国民党63万兵力轻装急进,依然败北,蒋介石叹息此为“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痛”。
第五次反围剿时,赣南会议撤销了*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和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职务,宁都会议又撤销了*的军事领导职务。据伍修权讲述,*当时已排斥出中央领导核心。而博古、李德推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发动阵地战,屡战失利,红军严重削弱,被迫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从瑞金出发到湘江战役前,博古、李德以消极避战,红军十分被动,8.6万余兵力锐减到3万余。据刘伯承的回忆,广大干部眼看反五次“围剿”以来,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与反四次“围剿”以前的情况对比之下,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以*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执行了错误的路线所致,部队中明显地滋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这种情绪,随着我军的失利,日益显著,湘江战役,达到了顶点。
在1935年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这次会议改组了中共中央领导机构,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由朱德、*负责军事指挥。后又成立由*、*、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行动。
后面的历史毋庸赘言,事实证明,党的团结和统一,永远是党的生命和力量之所在。只有全党团结一心,才能无往不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何其悲壮的从头越。没有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如何能支撑起这万里远征,直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长征用一步一步的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艰难险阻、百炼成钢告诉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这份信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还要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
在当时的小小红船里,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文件里已经写入了“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党的二大又鲜明提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八大第一次将“群众路线”四个字写进党章的总纲。群众路线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同时又赋予了改革开放以巨大生机活力。到党的十四大,《中国共产党章程》固定了群众路线的经典表述“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百年薪火,与时偕行,群众路线有了进一步拓展、延伸。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份初心与使命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百年党史告诉我们,党的历史就是党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百年党史告诉我们,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
2005年1月5日,人民日报推出言论专栏《声音》,刊登关注国计民生的权威文章。1月13日,时任浙江省委*的*同志发表专栏文章,写道,我们的方针再正确,如果不被群众理解,也难以贯彻施衙。如果群众不听,你就先跟着群众走,群众跳火坑,你也跟着跳下去。群众觉悟了,从火坑里爬出来,最终还是要跟你走。群众跳,你不跳,干群关系就疏远了。你一起跳,感情上拉近了,工作就好做了。
跟着群众跳火坑,说到底一是要换位思考,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二是要同甘共苦,与人民患难与共;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得有大局意识,近者说服,远者怀之,不能一言不合便一走了之。
在红船旁,我们追忆历史,深知有如磐的初心,还要探本溯源,这样才能把心之所向,化为身之所往、终至所归;有如磐的初心,还要睹始知终,才能见微知著,预见未来,把握方向。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回首辉煌史诗的各个篇章,每一篇每一章都写着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写着初心不改、方得始终,记录着党团结带领人民百年来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百折不摧、自我革新,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100年前,红船从这里启航,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在红船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作者:沈绿)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