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精卫填海
【出处】
《山海经·北山经》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原文解读】
再往北行走二百里,是一座叫做发鸠山的大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柘树,树上栖息着一种禽鸟,形状和乌鸦一般,头上有着花纹、嘴巴雪白雪白的、红红的爪子,人们把这种鸟称作精卫,精卫就是它发出的鸣叫声。
精卫鸟原是炎帝的小女儿,叫做女娃。一天,女娃到东海游玩,不了淹死在东海里。女娃灵魂不灭,就变成了精卫鸟,发誓要填平东海,于是,它不断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由于精卫填海的行为,导致东海海水升高,从而使漳水从这座山发源流出,向东流入黄河。
【寓意】
寓言原意是神鸟精卫因在大海中溺亡,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因此衔来木石,决心填平东海;现比喻意志坚定,为达目标,不畏艰难困苦,坚持不懈。
【应用场景】
当年,秦岭隧道掘进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程,但建设者们发扬精卫填海精神,坚持不懈,最终圆满地完成该项工程。
【同类寓言】
愚公移山、夸父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