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到底该怎么学,初中数学到底怎么学才有效果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11-15 23:38:59

开学季,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红星教育、学长来啦联合推出“领跑开学季”系列直播活动,囊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希望帮助大家带着孩子尽快适应新学年。

初中数学到底怎么学?一直是很多家长和学生最头疼的问题。

近日,我们就请到了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的数学名师刘驰源。刘老师有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同时也教过小学和高中数学。他还是中学一级教师,曾获得成都市优秀班主任、青羊区数学优质课比赛特等奖第一名、成都市数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成都市青羊区班主任技能大赛综合类特等奖等荣誉。

初中数学到底该怎么学,初中数学到底怎么学才有效果(1)

初中数学怎么学?小升初数学如何衔接?

要不要超前学?

不学奥数,初中/高中数学会吃力吗?

数学笔记到底怎么做?

......

话不多说,让我们直接上“干货”!

初中数学到底该怎么学,初中数学到底怎么学才有效果(2)

幼儿园、小学阶段数学怎么学?

兴趣培养和算术能力是重点

从内容上来看,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在于,要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包括数的魅力、图形的魅力、逻辑的魅力。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儿童一般会在11岁以后具备抽象逻辑推理的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应该着重培养数感,建立对算术、图形的基本认知。

刘老师认为,在幼儿园及小学阶段,一是要注重兴趣的培养,可以将游戏、活动作为教学载体,寓教于乐,避免初中难度升级后,孩子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

二是要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准度和速度同样重要。刘老师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初中的孩子,在分数计算和混合运算方面十分吃力,这就是小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所以小学阶段,要重视对孩子的计算能力进行锻炼,练习时也要有时间观念。准度、速度缺一不可,否则就是给初中学习埋下了“定时炸弹”。

针对小学阶段,家长十分关心小初衔接、要不要学奥数等问题,刘老师一一进行了解答。

Q:小学六年级数学不好,初中难度加大后,怎么提升?

刘老师认为,首先,要树立好的学习态度。遇到问题不能逃避,及时进行补救。家长也要帮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其次,小学数学相对简单,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梳理主干知识,对不会的题目进行改错,重点在于把错题改对。过程中,也能帮孩子重塑信心。另外,初一数学也比较简单,内容上主要是衔接小学的知识,因此这个阶段要抓紧时间查漏补缺、夯实基础,调整学习方法和习惯。

Q:小学要学奥数吗?

Q:小学不学奥数,初中/高中会不会跟不上?

孩子到底要不要学奥数,一直是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对此,刘老师认为,因人而异。奥数的题目比较难,并非适用于所有学生,如果盲目跟风,很可能会扼*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适得其反。

刘老师介绍,奥数的教法是一种模型化的教法,告诉孩子某类题型该怎么解,记住公式后再进行嵌套,这其实对于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不利的。所以刘老师建议,即使要学奥数,也不要启动的太早,让孩子入门数学以后,有了基本的思考能力,再去学比较合适。

对于在数学上极有兴趣或天赋的孩子,完全可以坚持学下去,这不仅有助于未来的数学学习,也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但是如果尝试了之后,觉得学不太懂或是非常困难,不要强求,以免打击孩子自信心,或是抹*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就按照小学课标要求,跟着老师的节奏,一步一步夯实基础,锻炼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全能够顺利地衔接初中数学。

刘老师补充,小初高数学和奥数实际上是两个体系,奥数更注重竞赛层面的东西。学习奥数,对于学校的数学学习有帮助;但不学,也不会对初高中数学有什么影响。一步一步夯实基础,选择适合孩子的,才是最重要的。

初中阶段数学怎么学?

注重习惯和方法,从“读、问、练、动”中学

整体来看,初一的知识点主要是衔接小学,难度相对较小。但到了初二初三,会遇到“平面几何”和“函数”两座大山。平面几何没有那么直观,函数的计算量较大,是很多学生的痛点。因此,刘老师建议要在初一尽快调整学习方法和习惯,为初二、初三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初一年级,培养学习习惯很重要。

一是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初一的知识点虽然比较简单,知识点容量也不大,但是只有在初一养成习惯,才能慢慢学会课堂笔记应该记什么、怎么记。进入初二,面对知识点的数量和难度都升级的情况,才能从容应对。

二是独立完成作业。刘老师特别提到,孩子做作业时,尽量不要借助网络搜题软件、点读笔等辅助学习设备。如果孩子对这些工具产生依赖,后期再进行干预是比较困难的。

三是培养做题速度,作业和练习要限时、定时。一方面,随着年级增长,题目的数量和难度都会随之增加;另一方面,初二初三会增加物理、化学两门新科目,所以,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作业,就需要从平时练起,在保证正确率的情况下提升速度。比如做作业时,这次限时40分钟,下次38分钟,一点点慢慢提速。

四是在改错的基础上总结提炼知识点。进入初中阶段,对于改错的要求相对小学更高,除了要把错题改对,还需要对错题进行分析总结,提炼知识点。即使一开始做不到,也要树立起目标。

到了初二、初三,平面几何和函数就成了制约很多孩子发挥的难点。在这个阶段,应该逐步培养抽象逻辑能力、演绎推理能力。怎么做呢?

一是从“读”中学。刘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很多孩子都欠缺阅读题目的能力,这会导致对题目的理解出现偏差。尤其是现在数学教育也更加重视情境化教学,数学也要回归到生活中,题目会更多的结合具体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从题目中抽离出数学模型,如何读懂题、读准题,就变得十分重要。所以要让孩子静下来,自己去理解、总结难题,锻炼这种“读”的能力。

二是从“问”中学。首先,问自己。今天讲的内容我听懂了吗?具体哪里没听懂呢?新的知识点我应该如何去应用?本质上是对自己每天所学内容的一个复盘。其次,问同学。有的孩子比较内向,不太好意思直接问老师,那就可以先向同学请教,交流的过程也是思想碰撞的过程,说不定就会有新的启发。最后,问老师。如果遇到同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同学结伴询问老师,但是一定不能置之不理。

三是从“练”中学。首先,是要独立完成作业,除了前面提过的尽量不要借助辅助学习工具,“抄作业”也是大忌。“现在偷懒,后面就会很惨。”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做一些拓展训练。其次,是做总结。进入初二初三,做总结相较初一又有了新的要求,这里来展开来说说。


第一步,需要对错题进行错因分析。思考这道题我为什么会错?是计算错误?还是概念混淆?考虑到时间成本,错因不一定要写下来,但是一定要有思考的过程。

第二步,把错题改对。

第三步,思考是否能一题多解,尤其对于几何题。刘老师介绍,很多几何题都可以一题多解。他曾经给学生讲过一道压轴题,其中第二问有十多种解法,也就是说一道几何题有十多个突破口,掌握其中一种方法,就能够解出来。所以平时对于题目一题多解的总结也很重要。

第四步,归纳总结、变式积累。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将相同的知识点、题目归纳在一起,形成自己的小专题。当积累的题目达到一定数量,就能够发现、提炼出题目的规律,进而形成一些方法论的东西。

四是从“动”中学。要动脑,做题、改错、总结的各个环节都要勤思考;要动手,多练习、勤改错;要动口,不会的问题,多向老师、同学请教。

最后,刘老师强调,除了以上提到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心态的把控也很重要。“数学学习很攻心,如果你觉得自己学不好、数学很难,心理防线先崩溃了,那你很难学得好。尤其是在初三后期,是对心态和实力的全方位考察。所以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积极地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没有什么难题是跨越不过去的。”

针对初中阶段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家长也有很多具体的困惑和问题。我们接着看刘老师的分享。

Q:初一/初二的孩子,需要超前学数学吗?还是扎实基础,紧跟学校老师的脚步?

刘老师认为,如果一道数学题隶属初一/初二,那么就一定可以用初一/初二的方法解决。虽然会稍微复杂一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将初二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了应用和深度巩固。这时候,如果囫囵吞枣地使用高年级的解法,那初一、初二应该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可能会流失,从整个初中三年学习来看,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如果孩子不是学有余力,不建议超前学。刘老师认为,脚踏实地把基础弄牢固,再稍微进行一些拓展,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初三总复习阶段,老师为了帮孩子更多元地理解题目,可能也会补充一些高中公式,这时候已经对初中数学有整体的把握,再去接受高年级的知识会更科学一点。

Q:数学笔记怎么记?

刘老师认为,每个学生的薄弱点不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数学笔记应该是个性化定制的。记笔记也要考虑时间成本,哪些内容不用记?概念性的知识点不用再抄一遍到笔记上,只需要在书上进行勾画;解题的过程和格式也不用抄,这些会印在书上和参考答案上。

笔记应该记什么?一是“卡点批注”。如果在做题时遇到做不通的地方,说明此处是本题的难点,可能需要做辅助线之类的,那就需要突出这一步骤,并通过旁批的形式,写清楚卡顿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处理?二是总结提炼,形成方法论。除了老师总结出来的解题方法,自己也可以对题目的解法进行概括,总结出一些结论。然后和老师、同学进一步交流,确保这些结论的正确性。三是改错。对于难题,能够改对就已经足够了。对于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可以尝试一题多解,从多个角度思考题目的解法。

Q:选择题总出错是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办?

刘老师介绍,成都地区试卷的选择题分布在A卷,相对来说题目简单,且分值高(一题4分),是不应该出错的。如果选择题经常出错,应该引起重视,可能是基础出了问题。对此,家长也不必焦虑,对基础知识进行查漏补缺,认真纠错,就能慢慢减少出错。

同时,还要关注是否存在非智力因素,比如看错选项、涂错卡。这归根结底是学习习惯和规范上的问题。

Q:难题解不出来,孩子就直接放弃了,这种学习态度对吗?

刘老师认为应该分情况来看。如果是平时,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或是时间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花二三十分钟去做难题的一个问,是有价值的。如果一遇到难题就放弃,没有任何思考和尝试,那下次遇到还是不会;如果平时多对难题进行拆解,再遇到难题就不会毫无办法。

但如果是在考试中,应该用一些策略。考试时间很宝贵,要首先确保会做的、能做的题不出问题,再去尝试解答难题。总之,对于难题的挖掘应该放到平时,考试中哪些难题要做、花多久做也是很重要的“战术安排”。

Q:孩子做大题用时很长,考试答不完怎么办?大题思考多久放弃合适?

针对这个问题,刘老师分享了一种分配考试时间的方法: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试卷上的可控题,可控的部分要在固定时间内完成,剩下的时间可以机动地分给其他大题、难题。

举例来说,成都地区试卷分为A、B卷两个部分,A卷除压轴题以外的部分、B卷中填空题的前三题、第一道大题以及最后两道大题的前两问,属于“会做”“能做”的可控范围,做这些题需要多长时间,要心里有数。减去这个时间,剩下的时间,再根据实际情况分配给剩下较难的题目。不仅是考试,在平时的训练中,也要注重对时间的分配和做题节奏的把控。

Q:孩子做试卷速度是够了,但准度不够,总是出错怎么办?

刘老师认为,可能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阅读题目的能力不够。结合自己带过的学生,刘老师发现,很多学生做题时题目都没读明白,就开始提笔做题,导致了失分。对此,可以用“圈读”的方法,阅读题目时,在关键词、指令性语句上打一些着重符号,比如选择题是要选“是”还是“不是”,填空题要求“最大值”还是“最小值”;二是计算能力、学习习惯培养不到位。刘老师认为,数学学习要做到想得快、算的快、写得快。“想得快”涉及到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算的快”反映了孩子计算能力,这两者是拉开差距的主要原因。所以做题时速度够,准度不够,可能是计算能力有所欠缺。

Q:怎么利用历年真题做训练?要做几年的?需要限时吗?

刘老师认为,中考真题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用来做套题训练和题型拆解。对于套题训练来说,限时十分重要。在训练中可以将每道题的使用时间标注在试卷上,由此来积累时间规划的经验。如果是专门练习某类题型,对题目进行分析、拆解和总结,则不需要限时。

以成都地区为例,22年开始,中考题型有了一些变动,所以22年及之后的真题可以着重练习,22年之前的试卷可以当做拆解难题的材料。另外,使用近五六年的真题就可以了,太久远的题目参考意义不大。

Q:新教材有什么新变化?数学学习有什么新的变化?

刘老师认为,初中新教材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变化不大,教材的编排上有些变化。一个是将联系的比较紧密的章节合并起来了,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这个章节,以前是分成几个不同的小节去讲,现在合并成了一个小节,类似这样的改动有好几处。目的是建立知识的系统性,将一块知识整体疏通。另一个变化是更加注重情境和实际性,教学中会用实际问题作为引子,结合生活情境进行实践应用。针对这些变化,要关注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一定要培养自己阅读题目的能力,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此外,刘老师还简单谈了对高中数学的看法。他认为,初高衔接越来越紧密,有些初中题目的难度和计算量完全可以和高中“叫板”。初中阶段重视对抽象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锻炼和积累,能够帮助孩子更“丝滑”地过渡到高中数学学习,但是高中数学的确难度较大、内容量多。初中的总结改错,是贯穿整个数学学习的,在高中也同样适用。

最后,刘老师说,数学学习犹如翻山,需要翻越“努力”和“天赋”两座大山。凭借努力,完全可以攻克小初阶段和高中低段的数学问题。所以,希望孩子们对自己要有信心,不要畏惧数学,付出终会得到回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